《聞一多·紅燭》中外哲理詩賞析
蠟炬成灰淚始干。
——李商隱
紅燭啊!
這樣紅的燭!
詩人啊!
吐出你的心來比比,
可是一般顏色?
紅燭啊!
是誰制的蠟——給你軀體?
是誰點的火——點著靈魂?
為何更須燒蠟成灰,
然后才放光出?
一誤再誤;
矛盾!沖突!
紅燭啊!
不誤,不誤!
原是要“燒”出你的光來——
這正是自然的方法。
紅燭啊!
既制了,便燒著!
燒罷!燒罷!
燒破世人的夢,
燒沸世人的血——
也救出他們的靈魂,
也搗破他們的監(jiān)獄!
紅燭啊!
你心火發(fā)光之期,
正是淚流開始之日。
紅燭啊!
匠人造了你,
原是為燒的。
既已燒著,
又何苦傷心流淚?
哦,我知道了!
是殘風來侵你的光芒,
你燒得不穩(wěn)時,
才著急得流淚!
紅燭啊!
流罷!你怎能不流呢?
請將你的脂膏,
不息地流向人間,
培出慰藉底的花兒,
結(jié)成快樂的果子!
紅燭啊!
你流一滴淚,灰一分心。
灰心流淚你的果,
創(chuàng)造光明你的因。
紅燭啊!
“莫問收獲,但問耕耘。”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唐代詩人李商隱這一聯(lián)名句,曾引起多少古今讀者的強烈共鳴!千余年后,現(xiàn)代詩人聞一多由“蠟炬成灰淚始干”這句詩生發(fā)開來,寫成《紅燭》一詩,同樣使讀者激動不已。所不同者,聞一多所表達的不是對于戀人的思念,而是對于祖國的矢志不渝的愛情。
蠟燭有紅有白,詩人緣何以“紅燭”為題?讀完第一節(jié)詩就會明白。“紅燭啊!/這樣紅的燭!/詩人啊!/吐出你的心來比比,/可是一般顏色?”原來,詩人是為了用紅燭來象征自己的一顆紅心。
詩題之下,詩人寫下“蠟炬成灰淚始干”作為引子。這是開展抒情的線索。
首先,緊扣一個“灰”字行文,問紅燭:“是誰制的蠟——給你軀體?/是誰點的火——點著靈魂?/為何更須燒蠟成灰,/然后才放光出?”單就蠟燭來講,這當然是一些不成問題的問題。然而,詩人的本意不在寫蠟燭,而是要用蠟燭的制作與燒毀這一矛盾現(xiàn)象來比喻:人要像蠟燭一樣,掏出一顆紅心去照亮黑暗的社會,也需要耗盡心血,乃至付出生命的代價。唯其如此,詩人才大聲疾呼:“燒罷!燒罷!/燒破世人的夢,/燒沸世人的血——/也救出他們的靈魂,/也搗破他們的監(jiān)獄!”于此,我們可以體會到詩人的歷史使命感:他要以自己生命的火焰照亮世人,讓他們覺醒,使他們感奮,從而積極行動起來,去搗毀人間地獄,從而求得自身的解放。
接著,又緊扣一個“淚”字行文,指出蠟燭的“心火發(fā)光之期,/正是淚流開始之日”,并說明這不是傷心的淚水,而是由于殘風侵襲導(dǎo)致燃燒不穩(wěn)時因著急而流的淚水。于此,我們可以體會到詩人為祖國獻出自己生命之光的那種殷切的心情。既然流淚也是不可避免的,那就流吧。因此他又對紅燭傾訴:“請將你的脂膏,/不息地流向人間,/培出慰藉底的花兒,/結(jié)成快樂的果子!”意思是,只要能使世人得到安慰和快樂, 自己也甘愿獻出自己的眼淚!
最后,詩人以“灰心流淚你的果,/創(chuàng)造光明你的因”點明獻身的意義,并以“莫問收獲,但問耕耘”表明:不管個人能否看到勝利的到來,都要為理想的實現(xiàn)而進行腳踏實地的奮斗。行文至此,詩人對于祖國的一片赤子之情就得到了最后的升華。
《紅燭》這首詩的主要表現(xiàn)手法是象征,這一點無須多說。值得略加強調(diào)的是這首詩的結(jié)構(gòu)。全詩以“蠟炬成灰淚始干”為線,首先將心比燭,接著分承“灰”與“淚”展開抒情,最后以點明“灰心流淚”的意義作結(jié)。這是“總——分——總”的結(jié)構(gòu)形態(tài),其好處是思路嚴密,天衣無縫。
上一篇:《張栻·立春偶成》中外哲理詩賞析
下一篇:《附·美神頌》中外哲理詩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