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石·臨江仙佳人》愛情詩詞原文與賞析
煙柳疏疏人悄悄,畫樓風外吹笙。倚闌聞喚小紅聲。熏香臨欲睡,玉漏已三更。坐待不來來又去,一方明月中庭。粉墻東畔小橋橫。起來花影下,扇子撲流螢。
這是一首描寫“佳人”在夏夜等待情人、匆匆見面、急急分別的情景的詞,表達了佳人對情人專注而深沉的情意。開首兩句,交待了“佳人”等待情人的地點、時間和佳人在等待中的行為。地點:疏疏煙柳中的畫樓;時間:夏夜更深人靜之后;行為:吹笙。怎么知道是夏夜呢?詞的最末一句“扇子撲流螢”告訴了我們。《禮記·月令》季夏之月:“腐草為螢。”由此可知,不但是夏夜,而且是季夏亦即夏末之夜。在夏末夜晚的畫樓上,佳人吹著笙等待著自己的情人,時間迅疾地流過,然而被等的人兒卻遲遲不來,實在令人心焦。于是佳人想要安歇,雖然不情愿,然而沒辦法,因為時間已到了三更了。但就在這時,卻忽然聽見欄干外有人低聲喚“小紅”,原來情人終于來了。“倚闌聞喚小紅聲”以下三句,于詞為倒裝,于時為顛倒,就是所謂的時間錯雜。一個“聞”字,用得極好。密約偷期,當然畏人,夜闌人靜,聲音高了就會驚動他人,因而行動必須謹慎。“聞”字,傳達出了幽會中人的那種特有的心理狀態。“小紅”是誰? 當為佳人侍女而非佳人自己,正象《會真記》《西廂記》中的紅娘一樣。“薰香”兩句點明了佳人所盼的情人來赴約的時間,“倚闌”一句則寫出了情人來時的情態。
下片開首兩句,點明此下所寫乃情人去后的情事。這一起很妙,很簡潔而又很有意味。佳人從入更就盼望,直到三更才把情人盼來,他們干什么? 詞中沒有寫,留給讀者去想象、去體味,這就很有意思。所謂“此中千萬意,盡在不言中”,很耐人思索。此一換頭,還有著佳人的幽怨在其中。“坐待不來來又去”,長久的等待,好不容易才來,可來了又匆匆地走了。等待的難耐,聚會的短暫,讓人太不滿足了;但“他”總是來過了,所以這里還有滿足在,只是還不夠。這一句把佳人的心理表達得很為入微。情人走后,只有一方明月,朗照中庭,佳人是頗為惆悵的。“粉墻東畔小橋橫”,是佳人擬想情人離去時要走的路徑。人雖然走了,可心思還不能轉回來,還在“他”身上,所謂“念茲在茲”,就是這樣一種狀況,所以佳人會想象情人走到哪兒了。雖然未寫明,可是在佳人的擬想中,恐怕她的意中人的神情步態都會在她的腦海中活起來。可是雖然情人的影子還在腦海里浮動,人卻畢竟走了,佳人不滿足而又無可如何,于是在朗月照耀的花影下,用紈扇撲打著流螢,以排遣心中的惆悵。“起來花影下,扇子撲流螢”這十個字,應該說很好地表現了佳人此時的心境。她感到一些安慰和滿足,但又有不夠解渴的感覺,有點舒暢,又有些許惆悵,這種感受,恐怕是戀人們常有的一種特殊的感受。詞人以簡潔的十個字,表達了一個少女特有的心曲,傳達了難以言傳的心理狀態,這就是所謂以形傳神吧,表現了詞人對描寫對象的深刻體察和藝術表現上的獨到之處。對此,千萬不能看死了。
這首詞藝術表現上特色獨具,較為鮮明,通篇以鋪敘之法寫出,用詞平常而意味婉曲悠遠,所以全詞顯得清新、自然。詞人對細節的選取頗為講究,選擇那“富于包孕的時刻”,不作盡頭語,不作詳細刻畫,給讀者留下了尋味的線索和余地,頗得含蓄蘊藉之妙,因此不求深而情意俱深。李石以佳人為題的詞共有三首,此為最佳之作,讀者細細體味,當不以為虛言。
上一篇:《詩經·東門之墠》愛情詩詞賞析
下一篇:《張籍·烏夜啼引》愛情詩詞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