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應物·新秋夜寄諸弟》原文與賞析
韋應物
兩地俱秋夕,相望共星河。
高梧一葉下,空齋歸思多。
方用憂人瘼,況自抱微痾。
無將別來近,顏鬢已蹉跎。
這詩寫于建中四年(783),當時詩人四十七歲。是年初夏,詩人由比部員外郎升任滁州刺史。詩人本籍長安,原又在中央任職,所以常和諸弟棲游共處;今雖升遷,但遠在外郡,因而秋來十分思念諸弟,感秋而有此作。
首二句言新秋,但從中已透出思弟之苦: “兩地俱秋夕,相望共星河?!本┒寂c滁州,兩地相隔千里之外;在這兩地“皆秋”的夜晚,能與諸弟共望的,唯天上星河而已。這兩句,“俱秋夕”的“俱”字,從兩地著筆,點出與弟相思難會之苦;而秋風蕭索之夕,更從季候中烘襯出一層悲涼色彩。“共星河”的“共”字,反襯出除“星河”而外,其他別無可共。從而使人由今夕而想到已往。昔日在京,家庭歡聚,同桌共餐,攜手同游,文津共渡,詩文同賞,無話不論,何等歡欣;而今“共望”的,卻僅“星河”在天!一個“共”字,反襯出詩人多少寂寞之感!透出了詩人的多少憶昔之情!
如果說首二句,把兄弟的相思和思歸之心還暗藏于字面之后,那么,次二句的這種感情表現得就更加明顯了: “高梧一葉下,空齋歸思多?!彼子兄^“一葉落而知天下秋?!边@高大的梧桐樹上,雖然偶有黃葉落地,卻引起我在空齋中的無限思歸之情?!案呶唷睂Α翱正S”,這雖為衙署中的實有之景,但卻正契機著詩人心境空寂的情愫; “一葉下”對“秋思多”,表面是因果關系的對仗,好象因“葉下”而生“歸思”之想,而實則是因“歸思多”才更注意了節候的變化。從而深刻地表現出詩人思念諸弟其情甚切的情懷。
念弟思歸畢竟是個人小事,從政愛民才是職責大事。清正的官吏,在這一點上看是十分分明而毫不含糊的。因而下作自我規勸之語: “方用憂民瘼,況自抱微痾?!?“方用”,指由比部員外郎升任滁州刺史,官階由從六品升為正四品; “痾”,同疴,指小病?!胺接谩迸c“況自”,為遞進之語。意思是朝廷對我剛剛委以重任,我生怕從政不力,政事不嚴,不能為解除人民的災難和憂患而盡職;況且本來自己的身體就不太好,精力不濟,就更不應該為一己之念而從政事中分心了?!盁o將別來近,顏鬢已蹉跎。” “無將”,不要;“蹉跎”,謂失足顛躓,歲月失時。兩句意謂:夏來赴任,今方秋時,雖十分思念諸弟,但畢竟時間不謂久遠;還是不要將這短期的分別過度縈懷,致使顏鬢蒼老,歲月失時;言下之意,一定要好好從政愛民,切不可因思念諸弟而使歲月蹉跎!勸自己不要因念諸弟而變得蒼老,正說明思弟情深,難于忘懷。
休假日訪王待御不遇韋應物
清《馬駘畫寶》
這詩語言淺近,感情深摯,但又能把個人之事置于從政大事之下,體現了一位清正官吏應有的思想和感情。詩雖古體,但有些詩句卻清麗而又對仗工穩,情深而又不獨溺于己情。表現了詩人嫻熟的寫作技巧。若其諸弟,一閱此詩,亦定會釋懷而又受鼓舞。
上一篇:《曹鄴·捕魚謠》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沈佺期·早發昌平島》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