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詩經典·許渾《秋日赴闕題潼關驛樓》五言律詩原文|翻譯|賞析|注釋
許渾
紅葉晚蕭蕭,長亭酒一瓢①。殘云歸太華②,疏雨過中條③。樹色隨山迥④,河聲入海遙。帝鄉明日到⑤,猶自夢漁樵⑥。
【作者小傳】
許渾(791—858),字用晦,一作仲晦,祖籍安陸(今屬湖北),寓居潤州京口(今江蘇鎮江)丁卯橋,后以丁卯名其詩集,故人稱許丁卯。文宗大和六年(832)登進士第,歷任當涂、太平縣令,監察御史,潤州司馬,虞部員外郎,郢、睦二州刺史。事跡見胡宗愈《唐許用晦先生傳》、《新唐書· 藝文志四》、《郡齋讀書志》卷四中、《唐才子傳》卷七等。其詩專攻律體,偶對整密,詩律純熟。題材以懷古、田園、宦游、送別為多。詩中多“水”字,有“許渾千首濕”之評。《四部叢刊》本《丁卯集》較通行。
【解題】
此詩約作于元和三年(808)前后,其時許渾首次赴長安,經潼關登驛樓遠眺而作。赴闕:赴長安。闕,本指宮殿前的高建筑物,左右各一,建成高臺,上起樓觀。因此常用作宮殿、都城的代稱,此處即指都城長安。潼關:關名,在今陜西省東部,當陜西、山西、河南三省要沖。驛樓:古時供傳遞公文的人或來往官員途中歇宿的樓房。詩題一作《行次潼關逢魏扶東歸》。詩中寫潼關山川形勢,氣象萬千,偶對極為工整,可與初、盛唐詩匹敵。
【注釋】
①蕭蕭:象聲詞,樹木搖落聲。長亭:古時有十里一長亭,五里一短亭用作餞別處。瓢(piao):剖開葫蘆做成的舀水、盛酒器。
②太華:山名,即華山,在陜西華陰縣,潼關西。因其西有少華山,故稱華山為太華山。③中條:山名,在潼關東北,山西西南部,東北——西南走向,處于太行山和華山之間,故名中條。④迥(jiong):遠。⑤此句點“赴闕”。帝鄉:皇帝住的地方,指京城長安。⑥此句意謂還夢想著歸隱過漁樵生活。
上一篇:虞世南《蟬》五言絕句原文|翻譯|賞析|注釋
下一篇:許渾《金陵懷古》七言律詩原文|翻譯|賞析|注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