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顯祖《【詩】·馮頭灘》原文|注釋|譯文|翻譯|鑒賞
【原文】
南飛此孤影,箐峭行人稀。
鳥口灘邊立,前頭彈子磯。
【鑒賞】
萬歷十九年(1591),湯顯祖因上書彈劾大學士申時行,由南京禮部主事貶為廣東徐聞典史。徐聞地處雷州半島南端,在當時是一個極為偏僻落后的地方;典史的官職,亦低微到不能再低微。這對湯顯祖是一個沉重的打擊。南行途中,他寫了一系列的紀行詩,抒發(fā)郁悶之情,本篇即其中之一。馮頭灘以及詩中的鳥口灘、彈子磯,均為地名,大約在廣東中部。
湯顯祖的戲曲曲辭,以精巧工麗著稱,遣詞構句,往往出人意表。他的詩,也有類似特點。本篇就不像一般的五言絕句那樣,以筆意蘊藉、詩外余韻為勝,而是刻意寫盡人生道路的險惡,令人不寒而栗。
前二句寫遭貶南下的孤獨感。但這孤獨并非僅僅是行途無侶、人地兩疏的孤獨,而是遭受意外打擊后,因自己的心跡不能為世人所知,自己的行為不能為世人所容,而感覺到個人與社會的疏隔,那樣一種生命的孤獨。所以,“南飛此孤影”,以鳥為喻,已經(jīng)寫出旅途中獨此一身、形影相吊之情狀,尚嫌不足,復以“箐峭行人稀”作為象征,加以深化。箐,竹子,南方常見。下用一個“峭”字來形容它,這常見的竹子在詩中便顯得不平常,引起讀者的注意。“峭”一般是形容山峰突兀陡立之狀,移以寫竹,使人覺得這竹別有一種冷峻、孤拔、不與世人同群的靈性。竹下不見行人,是竹亦為世人所棄,獨立荒山野嶺。這便是詩人自身的象征。當然,這一句同時也是寫實,描述途中所見景象。
當時湯顯祖是乘舟順北江(珠江水系的一支)而下,故一路多灘多磯。這些灘和磯,常常是根據(jù)石頭的形狀來取名的。后二句“鳥口灘邊立,前頭彈子磯”,從字面上說,只是羅列二個地名,作為紀行之筆,說明已經(jīng)到達和將要前往的地方。但更深的一層,作者是巧妙地利用這二個地名,象征地表現(xiàn)出自己對人生的感受。首句“南飛此孤影”,是以鳥自喻;第三句“鳥口灘邊立”,使鳥這一比喻的形象仍然存在。這“鳥”要飛到哪里去?“前頭彈子磯”! 一個專打鳥的、埋伏著危險的地方。而且,雖然知道前面是“彈子磯”,卻不能不繼續(xù)前去。所以“鳥口灘邊立”的“立”字,包含著深深的恐懼感。這二句,把實有的地名、實際的旅程和象征的意義打成一片,虛虛實實,混融莫辨。當然,所謂象征,不僅是象征詩人這一次遭受貶謫,而且更廣泛地象征了他的人生道路。他好像一只離群的孤鳥,在這危機四伏的世界上飄零翔舞,憂懼重重。
類似的寫法,前人已有過。文天祥《過零丁洋》中,“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里嘆零丁”,便是借地名抒寫行途中的情緒。但文天祥的二句,是事后追述的口吻,二句之間,又只是并列的關系。湯顯祖這二句,是前后相承,而且是立于“鳥口灘”,將至“彈子磯”,在象征的意義上,就是危險存在而尚未發(fā)生,因而便造成非常強烈的恐懼感,表達了更為尖銳逼人的情緒。這大概是借鑒前人而加以翻新的結果。
上一篇:湯顯祖《曲·南柯記·第二十九出·圍釋》原文|注釋|譯文|翻譯|鑒賞
下一篇:湯顯祖《詩·石門泉》原文|注釋|譯文|翻譯|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