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翼
李杜文章萬口傳,至今已覺不新鮮。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
此詩的主旨,在于闡述發展創新的詩學觀。全詩大意是說:李白、杜甫的詩篇曾被萬口傳誦,但是到如今也已經覺得不新鮮了;江山代代都有才人問世,各自可以統領文壇幾百年。
詩人一落筆就提到李白和杜甫。他們兩家是唐代詩苑中最為光輝的雙子星座,在整個中國詩歌史上幾幾乎也是空前絕后的。韓愈《調張籍》曾說:“李杜文章在,光焰萬丈長。不知群兒愚,那用故謗傷?蚍蜉撼大樹,可笑不自量。”的確,李杜的地位,任何人不可動搖。趙翼在這里,并不是對李杜有什么微辭,而意在說明,詩歌是不斷發展的,李杜也不過是歷史長河中的一段波瀾而已,正如杜甫《戲為六絕句》之二論“初唐四杰”所說的那樣,“王楊盧駱當時體”。而趙翼卻又偏偏拈出李杜來置論立說,則恰恰是為了更加鮮明、有力地突出、強調這一詩歌發展的理論觀點。
既然詩歌是不斷發展的,那么同時也就意味著詩人在創作上應當努力追求變化創新,而不要刻意模仿,跟在古人后面亦步亦趨。這種發展創新的觀點,事實上在趙翼之前許多進步的文藝批評家那里也都反復的闡述過。但是,趙翼在這里進行重申和強調,卻有著深刻的現實意義。因為自明代以來的復古詩風,在清代初期乃至乾隆前期的詩壇上仍然相當盛行;詩人們即使不去刻板模仿前代詩歌,也往往要從模擬前代詩歌入手,最終都離不開對前代詩歌的依傍,所以他要求人們認識這一文學規律,絕去依傍而自創清詩。由此可見,這首詩在當時具有十分鮮明的針對性。同時,他把這樣一種抽象的詩歌理論用詩歌這樣一種生動的藝術形式表達出來,易誦易讀,醒人耳目,也因此時常為后人所征引,幾乎成了一首家喻戶曉的名篇杰作。
上一篇:趙翼《暮夜醉歸入寢門,似聞亡兒病中氣息,知其魂尚為我候門也(二首選一)》古詩賞析與原文
下一篇:黎簡《歌節(二首選一)》古詩賞析與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