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世貞
【作者介紹】
王世貞(1526—1590),字元美,號鳳州、弇州山人,太倉(今屬江蘇)人。嘉靖二十六年(1547)進士,授刑部主事。與李攀龍、謝榛、宗臣等相唱和,史稱后七子。楊繼盛下詔獄,世貞時進湯藥。楊妻張氏撰疏申冤,并請以身代夫,由世貞起草。被殺后,又備棺殮尸,其父王忬亦痛罵嚴嵩,因而大為嚴嵩父子嫉恨。吏部兩次擬任以提學,皆不用,用為青州兵備副使。后王忬以灤河失職事被斬,世貞以為嚴嵩構陷,乃與其弟世懋扶喪車下潞河,過濟寧時,李攀龍單騎出吊。世貞與嚴門之深仇,與攀龍之情誼,皆于此可見。
任浙江布政使司左參政時,杭嘉湖水災嚴重,他曾上疏穆宗云:“皇上節宮中一事之費,則可以存東南數十家之產;去左右一時之蠹,則可以開國家百千年之利;發一念愛人之誠,則可以活千萬人之命;下一言愛人之詔,則可以收千萬人之心。”末句尤為剴切。
后官至南京刑部尚書。萬歷十八年(1590),上疏乞致仕,得旨回籍調理,于是鍵戶謝客。九月病逝,贈太子少保。《明史》作萬歷二十一年卒,誤。有《弇州山人四部稿》等。
他身經嘉靖、隆慶、萬歷三朝,登第四十余年,七子中才最高,地望最顯,聲華意氣,籠蓋海內。朱彝尊《靜志居詩話》卷十三云:“當日名雖七子,實則一雄。”他的著作頗為宏富,《四庫全書總目提要》說:“考自古文集之富,未有過于世貞者。”《書目》所收者即有十六種。他又是藏書家,吳偉業《汲古閣歌》云:“嘉隆以來藏書家,天下毗陵與瑯邪。”毗陵指武進唐順之,瑯邪即世貞。朱國禎《涌幢小品》卷二十,記世貞書室中有一老仆,世貞欲取某書某卷某葉某字,一脫聲即檢出。由于他才性高,條件又好,所以文學上學術上都有卓著成就,理論上常有創見。后人對他褒貶不一,但影響特大,有一時期,諛王成風。
他的詩,各體皆呈面目,高華秀逸,兼而有之。雖然也主張詩必盛唐,還是博采眾長,力求變化。他在《藝苑卮言》卷四中說:“剽竊模擬,詩之大病”,而“古語口吻,間若不自覺”,即必須于自然中得之。對時政的諷喻,也屢屢見于詩中。如在南京時所見所聞,“有可憂可憫可悲可恨者,信筆便成二十絕句”,其二云:“啼饑哭死遍長干,唯有烏鳶意覺寬。山色江聲空自好,不如聾瞽任春殘。”其五云:“散衙微緩日初西,稚子能勤進肉糜。西去街頭三五步,不知煙火幾家齊。”詩作于萬歷十六年,晚明皇朝的政治危機,自然遠非這幾首小詩所能包容,這里只表明詩人還是清醒的。
上一篇:《岳王墓》明代詩賞析
下一篇:《白燕》明代詩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