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民歌
隔花陰, 遠遠望見個人來到。穿的衣, 行的步, 委實苗條, 與冤家模樣兒生得一般俏; 巴不能到眼前, 忙使衫袖兒招。粉臉兒通紅, 羞也,姐姐, 你把人兒錯認了!
這首民歌,以一位少女為主人公,抓住一個生動有趣的細節(jié),寫她的先錯而后羞,諧趣盎然,令人噴飯。
詩歌的前四句,暗寫“錯認”。
這位少女,何以會把人錯認?這里有環(huán)境、距離、心理等諸方面的原因?!案艋帯保瑢懫浒讶藘哄e認的環(huán)境因素。由于姑娘站在花陰之下,因此,看人就得“隔”著紅花綠葉看,難免會有看不真切的情況。至于這位少女為什么要來到花陰之下,詩歌沒有明寫,但讀者可以想象——也許她正在這里等待情郎赴約會面吧?“花陰”,不僅導致了姑娘的錯認,而且烘托了喜劇發(fā)生的美好環(huán)境?!斑h遠望見個人來到”,寫其把人兒錯認的距離因素。由于“遠”,就只能“望”;遠距離望人,也難免會把人看錯。所以,詩歌接下去寫姑娘遠望的印象:“穿的衣,行的步,委實苗條”。由于距離尚遠,無法細細看清來人的面顏和神態(tài),因而只能從衣著舉止上獲得印象,作出判斷。她對來人的印象,不但是那么美好(“苗條”)、英俊(“俏”),而且與心上人(“冤家”)一模一樣,她自然會喜上眉梢了。其實,距離遠固然是造成姑娘錯認的重要因素,而心理因素才是更重要的因素。情郎雖然還沒有來到面前,但他早就藏在姑娘的心上。他在心中撞擊著她的肺腑,她在心中呼喚著他的到來。這一急切的潛意識,誘惑著她,捉弄著她,促使她把來人一個勁兒地往自己的心上想,一古腦兒地向自己的情人身上靠,因此,當來人還在老遠老遠的地方時,她就一半憑所望之印象,一半憑心中之愿望,急不可待地作出了錯誤的判斷。環(huán)境、距離、心理諸方面的因素,導致了錯認的行動?!鞍筒荒艿窖矍啊保猩厦鹘移淝橹?、其心之切;“忙使衫袖兒招”,寫其錯認的行動?!罢小弊质窃娧?,是關(guān)鍵性的動作。上文一切描寫和交代,都是為的寫這一個“招”字;沒有這一個“招”字,就不會有下面的“羞”字,也就不會有全詩的喜劇趣味。
詩歌的末一句,明點“錯認”。
“粉臉兒通紅,羞也,姐姐,你把人兒錯認了!”舉手一招,招來的原來竟不是自己的“冤家”,怎能不臉紅?怎能不害臊?深情的姑娘,本來只肯把她真摯的愛獻給自己的情郎,現(xiàn)在卻因心切而錯拋到別人身上;矜持的少女,本來只想在鮮花蔭蔽下秘密享受愛的歡樂,現(xiàn)在卻因大意而在別人面前出了洋相,這就難怪姑娘難為情,也難怪讀者要哄笑了。這一明暗錯位的映襯,是造成這篇作品喜劇趣味的藝術(shù)手法之一。在前四句中,作者故意不動聲色地寫姑娘的翹盼和認人,絲毫也不肯透露出姑娘的一點“錯”來;直到最后一句,才突然推出別一個青年,在笑聲中告訴這位姑娘:“姐姐,你把人兒錯認了!”這就是先莊后諧,是造成這篇作品喜劇趣味的另一藝術(shù)手法。此外,末句的用語也很能逗趣。“通紅”,繪其面顏;“羞也”,出其心聲,寫出了姑娘“錯認”之后特定的神和態(tài)。而“姐姐”一聲呼喚,俏皮,幽默,既嘲笑了姑娘,又充滿善意,表現(xiàn)得十分親切和友好。
上一篇:《劈破玉·熊稔寰》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十二月過堯民歌·別情·王實甫》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