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方平·春怨》愛情詩詞原文與賞析
紗窗日落漸黃昏,金屋無人見淚痕。
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滿地不開門。
劉方平一生隱居不仕。他的詩在當時不很出名,但卻有幾首詠物寫景之作,寫得清新、自然、深邃、雋永,獨具 一格,頗受讀者的歡迎?!洞涸埂肪褪瞧渲械?一首。
《春怨》是寫深居宮院的少女,在極端孤寂的環境之中,悲涼、凄苦的生活及由此所產生的怨情。
“紗窗日落漸黃昏”一句,是寫時間之晚。隨著紗窗日落,黃昏降臨,室內的光線越來越暗淡了。詩人從日落漸黃昏寫起,使整個環境籠罩在暮色的氣氛之中,給人增添了凄涼的感覺。接著,詩人搖出特寫鏡頭,由室外寫到室內,引出室內獨居之人:“金屋無人見淚痕”。這一句是寫怨人之苦,是全詩的中心句。句中的“金屋”,典故出自舊題漢·班固《漢武故事》:“后長公主還宮,膠東王數歲,公主抱置膝上,問曰:‘兒欲得婦否? ’膠東王曰:‘欲得婦’。長公主指左右長御百余人,皆云不用。指其女問曰: ‘阿嬌好否? ’對曰: ‘好,若得阿嬌作婦,當作金屋貯之’?!痹瓰闈h武帝寵愛陳后主的故事,后指娶妾謂之“金屋藏嬌”。此句中的金屋,表明所寫之地是與人世隔絕的深宮,所寫之人自然是幽閉深宮中的少女。
少女面對幽閉的深宮,在日落紗窗凄涼孤寂的環境之中,無人得見,無人同情,自然要悲傷、落淚了。“淚痕”二字,點明其垂淚之久,悲傷之深。少女為什么滿臉淚痕,詩人未有交待,但讀者完全可以想像得到少女悲傷、怨情的緣由:是懷念遠方的情侶,還是失寵之怨情? 這里,詩人僅用“淚痕”二字,便把少女悲切之程度刻畫得入木三分。
以上兩句從時間之晚,深宮之靜寂,交待了日落后環境幽暗、凄涼之特點。如果詩人僅僅停留在這一點上,詩的意境、手法便不見得有何高明。詩的高妙之處,就在于作者在以下二句中,為我們所展示的另一番天地。
“寂寞空庭春欲晚”一句,是寫季節之晚。由上句的時間之晚,引伸到季節之晚,從時間布局看,詩人進一步深化和開拓了詩的意境,使悲涼、凄慘的環境又增添了更加濃重的色彩。本來,少女在日暮漸黃昏的時刻,獨處深宮大院之中,孤寂一人,是夠傷心的了,而庭院之中杳無一人,冷冷清清,凄凄慘慘,再加上花事已到晚春時節,所以,少女就更加傷心了。
末句“梨花滿地不開門”的構思不落俗套,非常巧妙。它既是上句“春欲晚”的補充和引申,又是少女所處環境寂寞、凄涼至極的真實寫照。時令到了
暮春,自然是滿地落花,詩人沒有寫少女面對滿地梨花如何傷感,而是選取孤寂而散發著凄涼的晚春為背景,進 一步烘托了環境,從孤寂中反討少女的悲傷、憂怨的情緒。這不僅表現出詩人在藝術上的獨特和創新,而且顯示了敏銳、細膩的洞察能力,這也正是詩之感人所在。
這首詩在藝術上的最大特點,就是采取重疊渲染,反復勾勒的手法,烘托環境,深化詩的意境。詩中,既寫了日落,又寫了黃昏,使所寫環境籠罩在更加昏暗之中;寫了春晚,又寫了落花,使春色蕩然無存;寫了金屋無人,又寫了庭院空寂,重門深掩,把昏暗、寂寞的客觀環境層層渲染、反復勾勒,達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對詩中少女的怨情起到了很好的烘托作用。
上一篇:《李白·春怨》愛情詩詞賞析
下一篇:《柳永·曲玉管》愛情詩詞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