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致遠·〔中呂〕迎仙客》愛情詩詞原文與賞析
暮春
吹落紅,楝花風,深院垂楊輕霧中。小窗閑,停繡工。簾幕重重,不鎖相思夢。
元散曲中的小令與宋詞中的令詞雖然形式相近,但散曲小令風格上更趨于速寫式的即興小品,表達的感情也比較接近于現代人。
首先從意境上看,這篇小令很象一幅構思精巧的重彩工筆畫,只是用文字來表達這種詩情畫意,更微妙含蓄一些罷了。就語言意象而言,“落紅”、“楝花風”、“垂楊輕霧”這些鋪襯環境的景致都具有相當的暗示性。
其次,若按現代人的審美聯想,這篇小令又儼然是一幕舞臺上的獨幕劇。時間、地點、環境,通過前三句,應該說已經交待得十分清楚了。接下來便進入有關人物和情節的描述。當然,僅從字面上著眼,還有一定距離,似乎顯得模糊不清,因為它沒有一句直接對人物作形象的刻畫,更沒有一句就情節做必要的敘說。但是,從鑒賞的角度分析,寫出來的文字,往往正是為表達言意之外而又在情理之中的內容。
對這首小令的語言與布局先有了上述整體的認識之后,下面就容易進行局部的細微分析了。
“吹落紅,楝花風,深院垂楊輕霧中。”寫的是楝花風吹來,把最后開放的春花也吹落了。頗有李煜《相見歡》:“林花謝了春紅,太匆匆”的審美境界。宋人陳元靚《歲時廣記》卷一引《東皋雜錄》“楝花風”條云:“江南自初春至初夏,五日一番風候,謂之花信風。梅花風最先,楝花風最后,凡二十四番,以為寒絕也。”所以宋何夢桂《再和昭德孫燕子韻》詩中才有這樣的描述:“處處社時茅屋雨,年年春后楝花風”,春花已盡,只有深院中的垂柳,籠罩在輕霧之中搖曳多姿。花開花落,暗示紅顏易老;楊柳依依,暗示離人未歸。
接下來,“小窗閑,停繡工。簾幕重重,不鎖相思夢。”是從上面自然環境的暗示,過渡到人物心態的描寫。但暗中卻有一情相牽,那就是在寫“落紅”、“垂楊”之時,已經透露出閨中思婦對人的思念了。正是因為遠別的意中人春盡不歸,致使紅顏空老,所以“小窗”之下閑靜無聲,聽不到人語應答,只有孤單一人陷入沉思之中。顧復《河傳》:“小窗屏暖,鴛鴦交頸”,正可與此句對比玩味。一“閑”一“暖”,情味大變。就鑒賞而言,這個“閑”字正應與顧詞中的“暖”字對讀,方能領悟其中深味。以下“停繡工”三個字,寫得非常細膩生動。如果分解成幾個分鏡頭的話,首先看到的是閨中女子的一只纖手正在繡繡停停,接著應是另一只纖手拄頰沉思。這些想象應該說是都在情理之中的。韓偓 《雨中》詩:“鳥濕更梳翎,人愁方拄頰。”可見人在愁時,很容易出現這種潛意識的動作的。最后一句:“簾幕重重,不鎖相思夢。”意遠情深,余味不盡,確是言情妙手。“簾幕重重”四字已經安排下入夢情境,溫庭筠《更漏子》:“紅燭背,繡簾垂,夢長君不知。”這說明詩家取象是有一定法則的。重重簾幕遮不斷夢魂縈牽、盡管思婦晝思夜想,時時刻刻懷念著自己的親人,但只是不見良人歸來;因此推想明日小窗之下,又將是孤獨一人,這相思之情何時是了! 所謂“意遠情深”正可由此思而得之。
上一篇:《李致遠·〔中呂〕紅繡鞋》愛情詩詞賞析
下一篇:《周德清·〔中呂〕陽春曲》愛情詩詞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