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蔡義江
大漠風塵日色昏, 紅旗半卷出轅門。
前軍夜戰洮河北, 已報生擒吐谷渾。
王昌齡用樂府舊題《從軍行》寫的七絕,《全唐詩》共收錄七首,這是其中的第五首。詩寫唐軍與西部少數民族來犯者之間的一場戰斗,唐軍銳不可擋,大獲全勝。
絕句僅有四句,要描寫一場與敵軍的激戰并取得勝利,頗不容易。我們且看王昌齡這位七絕圣手是如何剪裁素材、安排句法的。首句說“大漠風塵日色昏”,似、乎只作景物描寫,并未開門見山,直接寫到戰爭。短詩記事是應該惜字吝句的,如何反如此從容不迫?其實,它已寫到戰爭,只是虛處落筆而已。西北茫茫大漠之中,狂風卷沙,黃塵漫天,日色為之而昏暗。直接的是寫了戰爭的地理環境,環境的艱苦,襯托了作戰將士的英勇頑強。同時,它又暗示了戰爭的激烈,令人聯想起戰塵蔽日,殺氣作云,昏天黑地的場景。這種暗示,妙在似有似無之間,所謂“羚羊掛角,無跡可求”。第二句正面寫到了出擊:“紅旗半卷出轅門”。部隊出軍營之門而赴敵。“紅旗半卷”是說出兵行動神速,主帥一聲令下,連軍旗都還來不及展開便上路了。能抓住細節,敘述就生動而不平板。
詩的后兩句怎么寫呢?平庸的詩人也許會再寫這支部隊如何在戰場上與敵軍遭遇、作戰,可是那是肯定不能討好的。因為所剩只有兩句,篇幅已不允許你充分地展開來描寫。王昌齡可不擔心這一點,他成竹在胸,只把筆一轉,完全撇開了“出轅門”的將士,而用“話分兩頭”的辦法去說別的:“前軍夜戰洮河北,已報生擒吐谷渾。”洮河,源出青海,流經甘肅岷縣、臨洮縣,流入黃河。吐谷渾,讀作“突浴渾”,西部鮮卑族慕容氏后裔,唐初數為西部邊患,此處借指侵邊敵軍的首領。昨晚,先鋒部隊在洮河北與敵軍連宵作戰,此時傳來捷報:已活捉了敵酋。這樣來表現唐軍的英勇無敵,何等氣勢!構思之巧妙,全在虛處落筆。這不禁使我聯想起毛澤東的《漁家傲·反第二次大圍剿》詞:“萬木霜天紅爛漫,天兵怒氣沖霄漢。霧滿龍崗千嶂暗,齊聲喚,前頭捉了張輝瓚。”一場驚天動地的激戰,也只寥寥數句從容敘完,用的同是避實就虛、留想象余地給讀者的辦法,在這一點上,與王昌齡詩可謂同一機杼。
上一篇:蔡義江《從軍行》愛國詩詞鑒賞
下一篇:聶世美《從軍行》愛國詩詞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