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莊《錦堂春》原文與賞析
歸莊
燕子磯
半壁橫江矗起,一舟載雨孤行。憑空怒浪兼天涌,不盡六朝聲。隔岸荒云遠斷,繞磯小樹微明。舊時燕子還飛否?今古不勝情。
歸莊 《萬古愁》傳奇,亡明之痛,愛國之思,聲裂金石,愁滿乾坤,地老天荒,海枯石爛。“懷朕情而不發兮,余焉能忍與此終古”。(引屈原《離騷》語) 長歌當哭,激動了后世無數志士仁人的愛國情感。
此首小令,思想內容與之相似,但詞短小、雋永而韻味深厚,就其思想內容來說,它是《萬古愁》的具體而微。
此詞寫雨中舟行,過燕子磯而作。燕子磯在今江蘇南京市東北郊。磯頭屹立長江邊,三面懸絕,形如飛燕,故名。上片寫景壯闊,一個“橫”字,一個“矗”字,寫燕子磯的險峻,使讀者生突然而起的飛動感覺。“憑空怒浪兼天涌”,寫長江的奔騰之勢,是從杜甫《秋興》“江間波浪兼天涌”脫化而來,并借以引起下句,融成一個完整的形象。“江浪觸天,洶涌有聲”,二句義兼比興,意味深長。“六朝”原指吳、東晉、宋、齊、梁、陳,這六個朝代相繼淪亡,時間短促。而今江嗚聲中不是還挾著亡國之恨嗎?這里六朝,實際上是指亡明。下片“隔岸荒云遠斷,繞磯小樹微明”,由遠及近,展開了一個廣闊的江天空間。歇拍“舊時燕子還飛否? 今古不勝情”,是敷寫“六朝聲”,使其內涵更為擴大而深入,唐劉禹錫《烏衣巷》詩:“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微。“舊時燕子還飛否”? 不說“飛何處”而說“還飛否”,不用感慨句,而用疑問句,更能啟發讀者的思慮與聯想。劉禹錫的詩是說王謝堂宇已經蕪沒,故堂前的燕子,只能遷入百姓之家。此詞結句寫燕子的命運比禹錫詩中更慘,它們飛來飛去,已失去了歸宿,好比一個亡國之人,只身飄泊,哪里還有家可歸呢?“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這就是所謂永遠存在的《萬古愁》啊! 滿清入關,動輒屠城,史載有嘉定三屠、揚州十日,金陵地區自亦不免。清兵過處,一片廢墟,不要說王謝堂宇,連老百姓也已廬舍蕩然了,這是可以聯想及之的。“不勝情”的豐富含義即在這里。所以我說,這詞是《萬古愁》的壓縮反映。
上一篇:白居易《錢塘湖春行》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戴王命《難老泉》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