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叔承《金陵游記》原文與賞析
王叔承
雞鳴山,在都城內隅。帝王功臣等十廟,渾儀臺麗焉。廟貌儀器數十,皆瑰瑋奇觀已。山半有憑虛閣,受遠近山。禁城宮殿,官署民居,如云苑囿樹出沒,目眥可羅,置掌可列,而萬山屏障森開也。
出太平門而北,曰太平堤,長可三四里,闊丈有咫,高倍之。修木陰陰夾道。門左城麓瞰湖,城堞右被山脊。山即紫金山,孝陵所奠,一曰蔣山,諸葛氏所謂鐘山龍蟠者,是也。鐘山順堤而拱東北,林樾蓊郁,中抱蓮池禾田田舍。湖曰玄武,西擁堤岸,中有小城廨宇,系國家藏圖籍所。湖際多遠山,環合其一面。蓮花百頃,時紅碧傾墮,嫣然作秋態,如漢宮晚妝,為游觀音庵首途一勝云。觀音巖,在觀音門外。門嵌入山闕,自山闕左折,由石徑抵寺,徑有小山,中闕如門。昔達摩祖折蘆渡江時,梁武遣使策騾追之,至此兩峰忽合,而夾騾不得前,命曰夾騾峰。自峰而下,緣山根水涯為徑,由徑登石臺,臺之西最高者,曰觀音閣。朱閣懸空而構,大柱插入江際,面江背崖。崖石斷斷銜閣,閣中石半侵佛背。江帆亂走閣下,隔江遙山,橫翠千里。一杯在手,覺憑欄之非我矣。自崖道舊徑,逾橋而西數百步,至燕子磯。孤嶺突立江上,崖之脈分勝也。鐵鎖貫足,江水抱其三面,一二亭表之,巔之亭最可憩望。去亭百步,有飛崖俯江。俯身巖上,攀木垂首而視,風濤舟楫,隱隱其下也。磯崖之下,多漁人設罾?;蛞郎持奘癁|為舍,或浮舍水上,或隱其身山罅,或就崖樹下懸居,或將魚蟹向客賣,換青錢,或就壚換酒竟去。悠悠天地,此何人哉! 紫金之陽,瞻孝陵而南,得靈谷寺。其徑萬松林交蔭,可五里所。寺背峭壁,回抱如城。有琵琶街,即梁昭明讀書處。蓋街下多壘甕,人鼓掌,則聲應如彈絲,因名。有胡僧八功德水,有志公禪師塔,塔為國初時所建,事詳別傳。有吳偉畫壁。有鹿千百成群,戲游草莽,或穿入僧舍,與游客相狎逐。其懸銅牌者,蓋高帝時所蓄矣。
南出聚寶門,可四十里,抵牛首山。雙峰矗天,遙見亭榭綴嵌石壁。從平徑逶迤而上,峰首寺曰弘覺。門內石級,數丈峻立,命曰白云梯。左右交覆,古松奇樹,蒼翠欲滴。盡梯左折,登七級浮圖,又上登觀音閣,則見凈圖之巔矣。歷峻級再上兜率崖,倚空崒嵂,如壘如鑿。穿佛殿后,脫屐攀危石而上,曰舍身臺。圍可五尺,小石塔立焉。塔旁小樹,衣帶垂浦枝葉, 蓋游女子所系, 以代舍身。 山之險, 此其最者。出文殊洞,逾嶺至西峰辟支洞,洞有隙通明,大有文殊。其前,則辟支舍利子塔也。禪堂右室,閉其門,返照映浮圖影,從門隙倒掛佛案帷上,作金色。早時日以東來,又空影而黑也。石臺有銀杏,可三人圍,中枯如石,傍干蜿蜒如龍,垂其陰,覆臺下石井。井曰虎跑泉,清冽并東封白云泉井,而白云以大巖石垂覆焉。牛首南度三四嶺,可五里危磴,至獻花崖。穿石洞,緣藤蘿而上,登其頂,曰芙蓉閣。芙蓉掛崖際,崖益詭秀,如巨靈驅萬石至此,欲墜未墜者。相傳僧懶融講經于此,有百鳥獻花之異。而識者又以牛首為天闕不誣耳。報恩寺,浮圖九級,文石雕瓦,千奇萬麗,金碧燭霄,世所希并。雨花臺即童然高丘,而寥廓受景,爭勝雞鳴,此亦牛首首途之勝也。
客曰:“觀音崖以江為勝,其金焦下北固上邪? 朱閣奇絕,則過金之江天,西湖縹渺,當伯仲玄武。而牛首之勝,亦吳越間宜有矣?!庇嘀^京師內城,珠宮玉殿星列,碧柳千樹,鳴鷺好鳥,萬個山泉,海島芙渠萬頃,日暮水霞氤氳,鳧鹥鷗鷺,群飛窈窕,絳衣仙佩,隱見其間,寶山玲瓏,橋如帶玉,此則南都未覯若夫廣衢修蒼, 石甃如澣, 江潮通城, 艅便利, 市廛萬貨輻湊,空無游塵,亦南中之絕也。然燕人好任俠,無賴悲歌,擊筑刺劍,慷慨趨死地無厭。即姣好婦女,胡妝嗜猛酒,不自修檢。金陵多游閑子弟,事浮靡,不力本業。女性纖媚,嬌聲好容,奔逐富貴。青樓女郎,淺妝墮髻,以雅淡為韶麗,琴瑟歌舞,婉孌近人,習知文字,伎能稱絕。少年輩傾其裝,至死不惜。豈其遺風耶? 然余嘗北登太行,望居庸,萬里碧天,天都拱衛; 南浮龍江關而下石頭山,因絕壁為城,旁帶長江萬里。兩都雄勝,略相當矣! 嗟乎! 班孟堅其誰哉?
是行也,蓋隆慶改元八月。為祖道江滸,壯余行色者,曰周原李、胡原荊; 同游者曰范仲昭、陸伯玉,或余兄伯熙、吳聘甫,或施沈二生,或范伯楨,嘗為酒主; 病不果從游者,曰陳濟之、吳化甫。山不及游而留之后者,曰鳳凰臺,曰棲霞寺。往返計二十六日。日飲名酒二尊。賦詩計二十四首,首篇則句曲道中,月下懷茅君也。
王叔承貌類胡僧,多笑好飲,一生豪宕莽蒼,任性自然。“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以布衣傲王侯,是個李白式的酒仙才人。隆慶元年 (1567) 八月,他與親友作為期近月的金陵之游,留下這篇《金陵游記》。
《金陵游記》不取常見的顯得比較瑣屑的日記體裁,而是將二十六天游程中印象最深的景觀或事件人物拈出作重點記敘描寫,使文章結構不板滯而有新意。
文分五段。前三段分寫城內、東北郊及南郊之游,第四段議論,末段作結。雞鳴山位于金陵城北,有三國時吳后苑的臺城等古跡,登山眺望,與北京故宮相仿的禁城宮殿及官署民居等盡收眼底。南京明宮已于清咸豐年間毀于戰火,《金陵游記》首段所描寫登雞鳴山所見金陵城的繁勝景象,留下了十六世紀中葉的歷史鏡頭。文章的開頭不凡,氣象萬千。
第二段寫東北郊紫金山、觀音巖、燕子磯、靈谷寺等勝跡。其中寫長眠著本朝開國皇帝朱元璋的明孝陵只用“瞻孝陵而南”五字一筆帶過,而對燕子磯下漁人的居處、捕魚、賣魚等情形卻詳加描寫,“或將魚蟹向客賣,換青錢,或就壚換酒竟去。悠悠天地,此何人哉!”寫得漁人飄飄欲仙,和段末所寫靈谷寺戲游草莽與游客相狎逐、千百成群的馴鹿悠游之狀對照觀之,王叔承浮云富貴崇尚自然之情溢于言表。這里所記載漁人生活、生產、交易等情況及第三段游牛首山舍身臺所見婦女以衣帶系小樹上以代舍身等,都是頗足珍視的民俗材料。
第三段記南郊牛首山、雨花臺等處之游。牛首山高四百四十余米,雙峰角立,狀如牛首,形勢甚為險要。南宋建炎四年 (1130),岳飛曾在這一帶大破金兵。牛首山今尚存建于唐代的弘覺寺塔及地宮等古跡。第二段記紫金山未寫登山,記牛首山則詳寫登山之難。弘覺寺而觀音閣,而兜率崖,而“脫屐攀危石而上”至舍身臺。步步登高,如上天闕,突出了牛首山的險峻。
前三段用了說明、記敘、描寫、抒情等筆法,第四段著重議論。分析評述了南北二京人文地理風俗習慣等方面各自不同的特點,最后歸納道:“兩都雄勝,略相當矣!”熱烈贊嘆兩京的雄美足可相互匹敵,流露出強烈的愛國激情和自豪感。多種筆法的配合使用,以及多種筆法帶來的疏密度的變化 (描寫處密,記敘處較疏,說明處更疏),增加了文章的多樣性。第四段比較兩京,高瞻遠矚,筆健力雄,使文章內涵更見豐富。
末段簡要說明同游者姓名及金陵之游歷時等作結。
上一篇:魏際瑞《金山》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白居易《錢塘湖春行》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