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農《平山堂》原文與賞析
金農
廿四橋邊廿四風,憑欄猶憶舊江東。
夕陽返照桃葉渡,柳絮飛來片片紅。
金農,浙江杭州人,詩人、畫家; 足跡半天下,晚年寓居揚州,為“揚州八怪”之一。他眼中的平山堂——揚州風物體現了詩人畫家獨到的觀察和獨特的概括,體現了他奔波一生的選擇和粉墨半世的追求。
平山堂是宋歐陽修建造的揚州著名景觀。葉夢得《避暑錄話》卷一“歐陽文忠公在揚州作平山堂,壯麗為淮南第一,上據蜀岡,下臨江南數百里,真、淮、金陵三州,隱隱若可見?!敝赋銎渚坝^特點除建筑“壯麗”當時少有外,主要是“上據蜀岡,下臨江南數百里”,后倚堅實,內懷錦繡,前瞻空闊的人格美,是成為“醉翁”以前的仕途成功、理想得到實現的“文章太守”——文學家兼政治家歐陽修的理想所寄。多年離開后,歐陽修懷念中的自我刻畫其全貌是“平山欄檻倚晴空,山色有無中。”懷念中形象集中點是“手種堂前垂柳,別來幾度春風?!?《朝中措: 送劉仲厚甫出守維揚》) 金農詩第一特點是充分發揮了揚州八怪畫家“別出心裁”、“不同凡俗”的構思,巧妙地緊抓景觀特征的“遺貌取神”。詩無一筆建筑或景觀的外形刻畫,第一句從揚州其他著名景觀引入,似遠入又切題,更首句中一“風”字勾連歐陽修的“別來幾度春風”,將古今揉合為一; 將歐陽修對平山堂的懷念,歐陽修貫注在平山堂景觀中的內在精神貫通為一。這是取“神”。第二句中寫憑欄之事,既是第一句外在由遠而近的繼承,又是內在的對歐陽修問號的答復,“春風難言幾度,江南猶憶舊人”而已。仍是傳神。
第三四句是全詩中心,神采飛揚之筆。從結構說是憑欄所見,緊承上文,以景物刻畫結束全詩,由開頭的虛寫轉為實寫,于自然中又顯得空靈變化。而所寫景物夕陽中柳絮漫飛又在暗中遙答歐陽修的“手種堂前柳,別來幾度春風”時,以變形的柳絮暗示時代滄桑中詩人的精神寄托別有異彩,從而告慰先賢! 從而不僅勾勒出平山堂的主體形象不改歐陽修精神,連主體建筑之外的歐陽修所系念的草木不僅猶存故姿而且煥發新彩。這仍是遺貌取神。這最后的一筆又是全詩中畫龍點晴的最精彩的一筆。
詩的第二特點是“融畫入詩”,形成物人兩化的妙境。詩有三重結構,其第一層次是外在的平山堂形象與四周景觀的統一,作者通過多次憑欄,靜觀默察,捕捉到夕陽返照中最美的瞬間,從而以清詞麗句構成“夕陽無限好,偶照柳絮紅”美境。第二層次是平山堂形象與制作者文章太守歐陽修的形象的統一,作者徜徉于山,更精研于人,既抓住當時作者精神的所寄,又抓住千載后的情魂所系,寫得神采照人,江山先賢,相得益彰。第三層次是平山堂以及歐陽公形象與作者形象的統一。作者巧妙地以“憑欄猶憶舊江東”把歐陽修的憑欄與自己的憑欄揉合為一,把眼前的自然景觀中的偉岸、優雅、遐視百代的平山堂與行遍人生、畫盡世態的揚州一怪揉合為一,從而形成“古今”“人物”的多重揉合,“江山依舊是,幾度夕陽紅”,形成詞短意長的絕妙好詞。
上一篇:方孝孺《巾山草堂記》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朱熹《廬山臥龍庵記》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