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祜《題金陵渡》原文與賞析
張祜
金陵津渡小山樓,一宿行人自可愁。
潮落夜江斜月里,兩三星火是瓜洲。
此“金陵渡”非指南京而在鎮江,是由鎮江過長江的一個渡口。江對岸即為瓜洲,與鎮江相對。
該詩為張祜漫游江南時所作。“金陵津渡小山樓”是說,這一天,詩人乘船來到了金陵渡口,看看天色將晚,便泊船山岸,借宿在渡口旁的小山樓上。表面上看,這句似很平常,無非是交待了地點,在渡口邊找到了住處而已。但“小山樓”這個住處在這首詩中卻很重要,因為它臨江建在山上,既能聽到潮漲、潮落之聲,又能憑樓遠眺,觀賞江上的景色。所以這第一句實為全詩的“引子”,后面三句中的“愁”和“夜江”、“斜月”、“星火”、“瓜洲”,皆因此句而來。設想詩人登岸以后不是住進這江邊的小山樓,而是徑奔城中,住進繁華的街市里,那后面的內容便絕對寫不出來了。“一宿行人自可愁”是說,住進這小山樓后,詩人非但不能酣然入夢,反而愁上心頭。詩人在此用了一個“自”字,好像是說,不管誰住進這小山樓,都會自然而然地犯起愁來。但為什么會愁?愁的又是什么?詩人均未說明,但肯定與“夜不能寐”有關。按理說經過一天的旅途勞累,詩人本應“自可眠”才是,怎么反倒“自可愁”起來了呢? 原來躺在這小山樓上,樓外的風聲和樓下江水拍打岸邊的嘩嘩聲透窗而入,飛入詩人耳中,攪得人無法入睡。想到自己一人游蕩在外,作客他鄉,遠離親人,不知不覺當中,一縷羈旅之愁襲上心頭。這也是任何一個出門在外的人都會有的感受。愁上心頭,無計排遣,更難入夢。于是詩人索性披衣而起,來到窗前,推窗望去,只見月斜西天,江潮方落,寬闊的江面在月光的映襯下,一片朦朧、靜謐,充滿了詩情畫意。隨著江水的退去,詩人的目光忽然被遠處那幾點星火閃爍的地方所吸引住了,那不就是明日自己要經過的地方嗎? 于是脫口而出“兩三星火是瓜洲”。詩寫到這便結束了,不知詩人此時是沉浸在“潮落夜江斜月里,兩三星火是瓜洲”所顯露出的幽美、深邃、新奇的意境中呢?還是在憧憬著瓜洲的風貌呢?恐怕詩人自己也說不清了,但困擾著詩人的那一縷愁緒此時已化為烏有,不知去向了。
這首小詩雖只有短短的四句,但它所包蘊的內涵卻是如此的豐富,它所刻畫出的意境又是如此幽美、迷人。前兩句重在寫住地、寫人,從中透露出詩人不平的心境。后兩句則重在寫景,于寫景之中寄寓了詩人發現美景后的喜悅和憧憬。詩人前后的心境是大不相同的,而轉變過程只字未提,卻又盡在寫景之中了。真乃景語即情語,“不著一字,盡得風流”了。特別是詩的最后一句,說到瓜洲只用“兩三星火”稍加點綴,看似平淡,無奇,實則雋永,凝練,既耐人尋味,又分外傳神,堪稱寫景佳句。
上一篇:蘇軾《題西林壁》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弘歷《題香山寺二首》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