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庭筠《蘇武廟》原文與賞析
溫庭筠
蘇武魂銷漢使前,古祠高樹兩茫然。
云邊雁斷胡天月,隴上羊歸塞草煙。
回日樓臺非甲帳,去時冠劍是丁年。
茂陵不見封侯印,空向秋波哭逝川。
蘇武是歷史上有名的民族英雄。他作為漢王朝的代表,于天漢元年(前100) 被漢武帝派遣出使匈奴。匈奴看中其才,扣留不讓南歸。他面對勸降,威脅利誘都不為所動。后被流放到北海 (今蘇聯(lián)境內(nèi)貝加爾湖)牧羊。蘇武手持漢代節(jié)杖,“竹不焚而不可毀其節(jié)”地茹毛飲血、忍饑耐寒十九年,直至漢昭帝始元六年 (前81) 才得南返長安。這首詩因廟思人,對蘇武作了很高的評價。
“蘇武魂銷漢使前,古祠高樹兩茫然。”用的是倒敘手法。一開始就寫蘇武南歸的場景: 時隔十九年,又一個漢朝的使臣到了匈奴,指名索要蘇武。匈奴改變了敵視政策,蘇武被獲準回南。他一見到祖國來的人,就高興得不能自已而“魂銷”了。“魂銷”二字傳神地刻畫了其時其地其人欣喜欲狂的神態(tài)。第二句由人想到了廟: 高高的古廟與古樹給人以人世滄桑,煙云渺渺的“茫然”之感,把詩人想象的翅膀張揚了起來。
“云邊雁斷胡天月,隴上羊歸塞草煙。”這是一幅牧羊圖——塞外的黃昏,大地如煙如幕地一片蒼茫。羊群緩緩地歸圈。牧羊人蘇武遙望著天邊的新月和南去的大雁。他多么想自己也象大雁一樣展翅飛回故國去喲!
“回日樓臺非甲帳,去時冠劍是丁年。”蘇武南歸時,樓臺依舊,可是物是人非。去時的武帝也不可復(fù)見。(甲帳是武帝時用珠寶裝飾的宮室,此處借代武帝) 撫今思昔,自己高冠佩劍出使的時候正是年富力強的丁壯之年,而今已滿頭白發(fā)了。“回日”對“去時”,“甲帳”對“丁年”,“非”對“是”,工穩(wěn)整飭,相互映襯地把前后的情景作了并列的描繪、使形象突出而鮮明。
“茂陵不見封侯印、空向秋波哭逝川。”茂陵是漢武帝陵地。蘇武回來后,再也見不到漢武帝為他論功行賞,拜印封侯了。只好面對蕭瑟的秋風和逝去的流水而痛哭不止了。
蘇武的威武不能屈的硬骨頭精神曾經(jīng)鼓舞了后世不少愛國志士仁人。溫庭筠寫此詩的時候,正是“只是近黃昏”的晚唐。國勢已成了強弩之末,邊防上的民族矛盾日趨尖銳突出。他滿腔熱情地歌頌這一位古代的民族英雄是有其內(nèi)心寄托與時代意義的。
上一篇:徐照《石門瀑布》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蘇軾《蝦蟆碚》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