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李白
西上太白峰, 夕陽窮登攀。
太白與我語, 為我開天關。
愿乘泠風去, 直出浮云間。
舉手可近月, 前行若無山。
一別武功去, 何處復更還。
〔太白〕指太白星。〔天關〕星名?!端问贰ぬ煳闹尽贰皷|方角宿二星為天關,其間天門也,其內天庭也。故黃道經其中,七曜之所行也。”詩里指想象中的天門界。〔武功〕指武功山。太白山南連武功山。
太白峰在今陜西武功縣南九十里,是秦嶺著名秀峰,高聳入云,終年積雪。俗話說:“武功太白,去天三百”,要想登上只“去天三百”的太白峰,該是多么困難啊。
“西上太白峰,夕陽窮登攀?!痹娙擞瞄_門見山的手法,一方面交待了本詩借以抒情、立意的具體環境;一方面間接烘托出太白峰的雄峻高聳,你看,早就開始登攀了,直到夕陽落山時才登上峰頂。太白峰還不夠高峻嗎? 同時,也表現了詩人不畏艱險,奮發向上的精神——再高再險,也要“窮登攀”。詩中的這個“窮”字,不僅是詩人精神的表現,也為以下的詩文展開作了鋪墊。正因為詩人“窮登攀”,才到達了太白峰頂,也才感動了天上的星月,才能有天上人間的情感交流。
你聽,“太白與我語”,告訴“我”,愿為“我”打開通向天界的天門。詩人與太白星,是多么親切、真摯、互相傾慕的一對朋友,他們的談話,又是多么令人羨慕啊。太白星有感于詩人的“窮登攀”,愿為他打開天門;而詩人早已對皎潔的明月,閃亮的繁星一往情深。他曾主動與星月對話,“青天有月來幾時? 我今停杯一問之。”(《把酒問月》)“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月下獨酌》),今天,他又不辭辛苦,不畏艱險登上太白峰與太白星相會。太白星以主人的身份歡迎來訪的朋友,當然很高興地與詩人對話,并為他打開天門了。這兩句詩,寫得多么活脫,多么富有生活情趣啊。詩人與星星親密相談的情景,使我們忘記了山的高峻,星的遙遠,可靜下心來一想,這不正是以虛寫實的手法的絕妙運用嗎? 同樣寫太白峰的高峻,在《古風其五》中,是“太白何蒼蒼,星辰上森列。去天三百里,邈爾與世絕。”在《蜀道難》中,是“西當太白有鳥道,可以橫絕峨眉巔?!倍駷槭裁匆搶懩?這里,詩人并不是為了新奇而新奇,而是在登上太白峰后,根據自己的審美感受、審美理想而采用的表現方法。他不滿官場的低俗齷齪,向往高峰峻嶺、明月星空的超脫,不以為別人描繪一幅高山圖畫為目的,所以也就沒有必要實寫太白峰的高峻了。
“愿乘泠風去,直出浮云間。舉手可近月,前行若無山?!边@四句是充滿浪漫主義精神的詩情畫意。詩人幻想著自己穿過打開的天門,乘著習習的和風,飄飄然在太空遨游、升騰,仿佛就要遠離人間,到達自己既向往但又感到神秘的世界去。你看,詩人滿懷豪情逸志,舉起雙手,向明月伸去;長袖飄拂,顯得那么自由自在;眼前只有晴空、繁星、明月,再沒有高山峻峰的阻隔,就要見到那理想的光明世界了。這四句詩,想象瑰偉,構思奇妙。詩人的情感、理想與一幅有著浩瀚的星空,抹著夕陽余輝的山峰和詩人自己在這天地之間雙手高舉,長袖飄拂,向天空自由升飛的畫面,交融在一起,形成了高遠、寥廓的意境。這四句詩,以其美妙的想象力,及詩人感情的充分抒發,形成了全詩的高潮,充滿了積極浪漫主義精神。
李白真的要飄然而去嗎?詩的最后兩句,陡然而轉。那乘泠風飛升,神游天際的詩人,突然低頭望見了人間的武功山,隨即產生了“一別武功去,何時復更還”的矛盾心情。雖然現實是“丑正同列,害能成謗,格言不入,帝用疏之”(李陽冰《草堂集序》),但詩人對能夠一展宏圖,總懷著一絲希望,對人世間的功名總還有點留戀。如果真的別“武功”而去,那再復還的希望更渺茫了。這兩句詩,確實寫得“言外有意”,“畫外有音”,蘊藉含蓄,耐人尋味。詩人那種既厭惡官場的齷齪,又希望一展宏圖的復雜心理,表現得十分巧妙?;叵胩鞂氃陸t時,是何等躊躇滿志,但因朝廷昏庸,權貴謗害,他的政治抱負根本無法實現,他既想超脫,又不甘心的微妙心理,就反映在《登太白峰》中。
讀《登太白峰》,你會隨著詩人豐富的想象,遨游星際,馳騁天宇,會被詩人那雄奇跌宕的巧妙構思所牽引,去感受詩人的心靈世界,了解他對現實的不滿和對光明自由的追求。
上一篇:《潼關·清·譚嗣同》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登岳陽樓·唐·杜甫》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