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 詞 萬 歲
學者官員創意頗,春風得意美詞羅。
連篇“跨越”豪言放,滿口“內涵”邏輯磋①。
“形象工程”名永就,“經營城市”利如何②?
國中處處綠旗舞③,依舊烏龍大小河④。
① 據《辭海》:內涵“亦稱‘內包’。概念中所反映的對象中的特有屬性……在現代內涵邏輯中,指從可能世界到外延的涵項。”內涵是一個嚴格的邏輯學術語,在政治、文化、科技、經濟、生活層面極少使用。內涵的英文是 “connotation”,外延的英文是“denotation”,這是兩個并用的詞;只有并用,才能表達邏輯的完整。但今日之媒體,只見內涵,不見外延;如在表述時把相當于外延的對象,不用該對象名而用“外延”代之,就會鬧笑話了。不信君可一試。我曾向一位從事外事工作的朋友請教,“深化國際合作內涵”的“內涵”如何翻譯,“深化國際合作內涵”的“內涵”如何翻譯,他說:“是dimension吧”。看看《中國日報》,果然。如此“內涵”,令我失語。
② 寫到這里,不禁惶惑起來,誰是城市的經營者?
③ 眼下“綠色××”,已成為一個流行口號。從“綠色GDP”開始,幾乎每個行業、每個地域,都在爭先恐后地開展運動式的“綠色××”活動,但效果與口號相差甚遠,把“綠色”二字給糟蹋了。寫到這里,不禁想起屠格涅夫小說主人公的一句話:語言的巨人,行動的矮子。不是嗎?
④ 請綠色諸君,看看我國主要河流,有多少為Ⅴ級的劣質水?有多少正在為達到Ⅳ級水質標準而反復奮斗?而Ⅰ、Ⅱ級水似乎已成了一個久遠的夢。看看這些,就明白現在還不是輕言“綠色”,唱贊歌的時候。“綠色”是一個名詞,更是一個口號。在為解決那些積垢很深的社會經濟問題制定口號時,要多一些憂患意識和治理責任,少一些政績渲染和功勛光彩。不是嗎?
上一篇:梅山詩稿《盧浮宮蒙娜麗莎畫像》原文賞析
下一篇:梅山詩稿《呼倫貝爾大草原》原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