閻立本《巫山高》原文與賞析
閻立本
君不見巫山高高半天起,絕壁千層畫相似。
君不見巫山磕匝翠屏開,蜀江碧水繞山來。
綠樹春嬌明月峽,紅花朝覆白云臺。
臺上朝云無定所,此中窈窕神仙女。
仙女盈盈仙骨飛,清谷出沒有光輝。
欲暮高唐行雨送。今霄定入荊王夢。
荊王夢里愛秾華,枕席初開紅帳遮。
可憐欲曉啼猿處,說到巫山是妾家。
閻立本這首《巫山高》雖說也同樣與漢鐃歌中的舊題內容不同,但在表現離情別緒這點上卻有相通之處,其沿襲成分約略可見,但也仍然是作者的獨創。
就詩的脈絡說,閻立本的《巫山高》是不同于劉繪的 《巫山高》的,后者寫作者由高唐望巫山的感受,而前者則寫神女從巫山至高唐與楚王相會的過程; 后者是抒情詩,而前者則是一首較為寫實的敘事詩。全詩約分四段: 第一段為四行,是寫巫山的美麗雄奇的景致,蒼翠欲滴的巫山高高聳立,蜀江碧水繞山而流,前兩句為靜態,后兩句則已有了動感,是詩情也是畫意; 第二段也是四行,寫明月峽 (又稱燈影峽) 和白云臺 (又叫陽臺) 等景觀,由于相傳此處為神女的住所,然后由住所的描繪而引出神女的形象; 第三段仍是四行,寫神女的盈盈仙骨飛離巫山,然后在清谷光輝照耀,高唐的行雨相送下進入了楚王的夢; 第四段為最后的四行,頭二句寫神女與楚王夢中相會,深得楚王的寵幸,后二句講天將破曉時二人的分離之苦。
這是一首優美的情詩,卻又滲透了濃重的畫意,第二句“絕壁千層畫相似”可稱是全詩提綱挈領之句,嗣后十幾句,無論寫景還是寫人,每一句都注意形體的描繪,可以說都有畫面呈現; 這是一首敘事詩,卻又包容了濃重的抒情意味,雖不是采取直抒胸臆的方式,但以景寓情,則是抒的更深刻的情,如果說寫神女與楚王相會的過程情意相對淡化的話,那么結尾處“可憐欲曉啼猿處,說到巫山是妾家”二句不能不是摧人肺腑之筆! 兩人正相愛得如漆似膠,卻突然發現對方原是一個來無影去無蹤的神仙,相聚恨短,重逢無期,怎不令人傷痛! 即便這兩句也沒有采取直露的寫法,而仍然是以景寓情,可稱精妙之筆; 詩作不乏寫實之處,想象力卻又異常豐富,作者不是簡單地借用宋玉 《高唐賦序》中巫山神女與楚王入夢的故事,而是以此為基礎,進一步從細部進行深入的創作,使故事及神女的美好形象更具體更豐滿。例如,關于神女的居處,《高唐賦序》中只有“陽臺之下”一句,本詩則除寫陽臺之外又寫進了明月峽,因為明月峽又稱“燈影峽”,二者相連,假如陽臺專事梳妝,又加“燈影”,不是更完整的仙居形象嗎。
全篇雖有兩句為十字句,但其他均為七言,對仗和用韻都比較自由,應屬七言古詩; 就內容看,則可說是一首仙游詩,在寫實與想象,用典與創新方面都結合得恰到好處; 通篇雖仍遵循一定的格律,但在句式、用韻、對仗上都比較自由,給人的印象是揮灑自如,仿佛繪一張潑墨寫意畫。如果說詩如其人,這也許便表現了作者的個性。他的畫曾被認為是“圓勁雄渾”、善“變古象今”,這些評語似乎也適用于對其詩作的評價。
上一篇:蕭繹《巫山高》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張九齡《巫山高》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