逢師入山日,道在石橋邊。
別后何人見,秋來幾處禪。
溪中云隔寺,夜半雪添泉。
生有天臺約,知無卻出緣。
“石橋”是地名,“石橋僧”即原來在石橋修行的僧人。
詩的首聯“逢師入山日,道在石橋邊”,是說要拜訪這位僧人朋友,而他卻入山修行去了,入山的道路就在石橋邊。頷聯“別后何人見,秋來幾處禪”,說與僧人分別之后,無人知道他的蹤跡,也不知在這深秋季節里,他在何處坐禪呢?這一聯寫得很有感情,也很有韻味。頸聯“溪中云隔寺,夜半雪添泉”,以遷想來寄托對友人的思念。想象之中,石橋僧入山修行的寺廟,十分遙遠,被層層云霧隔斷; 夜雪降落,悄然灑落在緩緩的泉水中。寫的是一片靜謐的無人之境,但這又不是單純的寫景,內中包含著深沉的思念之情。思念友人而不得,所以在尾聯作者自我排解:“生有天臺約,知無卻出緣”,意思說雖然我十分想念你,但你是佛門中人,終究是要得道成佛的,恐怕再也沒有再出山與我見面的緣分了。“天臺”,即天臺山,今浙江天臺縣北,古神話中劉晨阮肇入天臺采藥,相傳即此山,因此后人將天臺山作為仙山。詩中的 “天臺約”就是指成佛成仙。“卻出”,“返回”、“再出”的意思。
唐代文人與僧人交往很密切,文人的詩歌中經常帶著濃厚的禪意。這首詩也如此。詩不入禪,意必膚淺。禪宗講究空無,遠離塵世,故此詩也勾畫出了一個寂寞幽靜無人之境,如 “別后何人見,秋來幾處禪”等。全詩色彩恬淡,表達方式也是恬淡的,用的“云”、“雪”等詞匯也是一種青色或白色,很合禪門的味道。同時詩的感情很含蓄,將深切的關懷之情寓于平淡的抒寫之中,給人長久的回味。
上一篇:禪詩《寄太虛上人》原文|賞析
下一篇:禪詩《寄覺范長沙》原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