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益《游棲巖寺》原文與賞析
李益
晚上曇延洞,通宵興莫窮。
高明千嶂月,清爽一巖風(fēng)。
坐久衣衫濕,吟余物象空。
舉頭星可摘,疑在廣寒宮。
棲巖寺在山西省永濟(jì)縣西南30公里的中條山間,始建于北周建德年間,唐玄宗于開元初年幸河?xùn)|,曾登臨棲巖寺參禪進(jìn)香。以后,到此參拜進(jìn)香的墨客騷人絡(luò)繹不絕。題詠棲巖古寺的,還有盧綸等人。
作者李益,大歷四年進(jìn)士,仕途不得志,遂棄官游歷,以寫邊塞詩見長,此詩當(dāng)是他漫游河?xùn)|時(shí)所作。
詩人在寫這首記游詩時(shí),因?yàn)榍百t已有很多題詠,為了避免雷同,流于一般化,他選擇了“夜游”這一特定的時(shí)候,在月夜之下,游覽棲巖寺的所見所感,便都有了新的角度。
“晚上曇延洞,通宵興莫窮。”顯然詩人是很有興致地玩了一個(gè)“通宵”。曇延洞是隋代高僧曇延的棲身之所,在棲巖寺的上側(cè)。棲巖寺本名靈居寺,指此地為神靈所居之地也。后來因?yàn)橛猩嗽趲r洞中棲身、誦經(jīng),故有棲巖之名。詩人在晚間攀上巖洞,整夜都充滿了新奇的感覺。夜景自然少不了清風(fēng)明月,然而這山中的月夜,卻別有一番奇景。“高明千嶂月”,在千山萬嶺之上,明月高掛,更顯出月亮的高潔; 在怪石嶙岣的山巖旁,晚風(fēng)顯得分外清冽。詩人雖沒有確指此詩的時(shí)間,但我們?nèi)魪酿ㄔ隆⑶屣L(fēng)等景物來揣摩,大約是秋高氣爽的季節(jié)。
“坐久衣衫潤,吟余物象空?!边@兩句是寫靜,詩人經(jīng)過“晚上曇延洞”,到賞月于巖風(fēng)之中,都有“動(dòng)”的意思在其中。后來詩人筆調(diào)一轉(zhuǎn),靜下來玩味這棲巖的情趣,體會(huì)其中難得的超脫境界。
“坐久衣衫潤 (一作濕),吟余物象空。”這兩句道出在山間棲宿的真切感受,在夜間的山上,坐久了便有“香霧云鬟濕,清輝玉臂寒”之意,露水漸浸,潤濕了衣衫。而作為詩人,吟遍所見景物,卻覺得歌詠之余,物象變得那么空明,讓人捉摸不定。居宿在這高山之間,仿佛與萬物也疏遠(yuǎn)了,這便是“物象空”的原因,詩人當(dāng)時(shí)滿懷通宵游樂的興致,心情舒暢,這也是他覺得物象空闊的一種心理緣故。
“舉頭星可摘,疑在廣寒宮?!痹娙诉B舉夸張和借代的修辭手法,道出自己飄飄欲仙的感覺。“舉頭星可摘”,極言棲巖寺建在高山之巔,高可及天。此句是用典,李白有佚詩《危樓》 (見于《全唐詩補(bǔ)編》),說:“危樓高百尺,手可捫星辰。不敢高聲語,恐驚天上人。”而李益在棲巖古寺夜游,舉頭一望,星星也仿佛伸手可摘,自己已半在云間,以至懷疑自己是不是已在月宮,已升天得道了。
這首詩語言平實(shí),詩意富于浪漫主義色彩,給人以獨(dú)特的審美享受。
上一篇:施閏章《游朝陽巖》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袁枚《游桂林諸山記》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