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鄉何處是,歧路空垂泣。楚思秋暮多1,川程帶潮急2。潮歸人不歸,獨向空塘立3(兩“空”字隔句不遠,皆在第三,雖虛實異用,終有聲病,擬將前“空”字改為“方”字,如何?)。
【校記】
1.思,《全唐詩》一作“客”。
2.程,《全唐詩》一作“長”。
3.空,《文苑英華》卷二七〇作“回”,《全唐詩》一作“回”。
【箋釋】
[丘為] 蘇州嘉興(今屬浙江)人,屢試不第,天寶二年(745)進士及第,時年約五十歲。歷仕主客郎中、司勛郎中,遷太子右庶子。以左散騎常侍致仕。與王維、劉長卿友善,時相唱和。《新唐書》卷六〇《藝文志》:丘為“事繼母孝,嘗有靈芝生堂下。累官太子右庶子,時年八十余,而母無恙,給俸祿之半。及居憂,觀察使以致仕官給祿,所以惠養老臣,不可在喪為異,唯罷春秋羊酒。初還鄉,縣令謁之,為候門磬折,令坐,乃拜,里胥立庭下,既出,乃敢坐。經縣署,降馬而趨。卒年九十六。”上都,古代對陪都(下都)而言,稱首都為上都。唐代宗寶應元年(762)建東、南、西、北四陪都,因稱首都長安為上都。《新唐書》卷三八《地理志》:“上都,初曰京城,天寶元年曰西京,至德二載曰中京,上元二年復曰西京,肅宗元年曰上都。”詩題,《文苑英華》卷二七〇作“送皇甫曾赴上都”,《全唐詩》卷一五一亦曰:題一作“送皇甫曾”。
[帝鄉] 京城,皇帝居住的地方。杜甫《承聞河北諸道節度入朝歡喜口號》:“衣冠是日朝天子,草奏何時入帝鄉。”
[歧路] 《淮南子·說林訓》:“楊子見逵路而哭之,為其可以南,可以北。”高誘注:“道九達曰逵。閔其別也。”“逵路”,《太平御覽》卷一九五引《淮南子》作“歧路”。此處乃悲嘆前途之意。
[楚思] 對故土楚地的情思,泛指鄉思。南朝宋鮑照《送別王宣城》:“發郢流楚思,涉淇興衛情。”
【輯評】
《唐詩鏡》卷二九:“川程帶潮急”,語趣,佳。
《重訂唐詩別裁集》卷三:工于用短。
上一篇:《朱放(三首)》原文|箋釋|賞析
下一篇:《送惠法師游天臺因懷智大師故居》原文|箋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