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描寫《北京市·八達嶺》古詩詞賞析大全
八達嶺,在北京市延慶縣,是長城的一個隘口,為西北通往北京的咽喉,京張公路即從城門中通過。關城東西二門,東門額題“居庸外鎮”,刻于嘉靖十八年(1539年);西門額題“北門鎖鑰”,刻于萬歷十年(1582年)。從北門鎖鑰城樓左右兩側,延伸出依山勢而筑、高低起伏、曲折連綿的萬里長城。山脊高地,城墻轉角或險要處,有堡壘式的城臺和敵樓,氣勢雄偉,蔚為壯觀,為北京市觀長城的勝地。
策馬出居庸,盤回上碧峰。
坐窺京邑盡,行繞塞垣重。
夕照沉千帳,寒聲折萬松。
回瞻陵寢地,云氣揔成龍。
[詩名] 登八達嶺
[作者] 沈用濟,字方舟,明代杭州人,曾官國子監生。
[注釋] ●居庸:北京昌平縣境內,長城的重要關口,而八達嶺被稱為“居庸外鎮”。●上碧峰:即登八達嶺。●京邑:指北京。至八達嶺已望不見北京,意即已遠離京城。●塞垣:邊塞墻垣,即指長城,在八達嶺上行走,總是沿曲折重迭的長城前進,故稱“行繞塞垣重”。●陵寢地:帝王的陵墓,指十三陵。
八達高坡百尺強,逕連大漠去荒荒。
輿幢盡日山油碧,戍堡終年霧噀黃。
[詩名] 八達嶺
[作者] 徐渭,字文長,號青藤,明代山陰(今浙江紹興市)人,天才超拔,善書畫,工詩文,今紹興市有“青藤書屋”,即徐渭故居。
千尋粉堞跨山脊,斷壁橫崖路轉生。
一隊人從冰上過,那能添個鳥兒聲。
[詩名] 過八達
[作者] 陶崇政,明代文人。
[注釋] ●千尋粉堞:千尋高的城垣。堞:城上的女墻。粉堞,粉刷過的城墻。古代一尋為八尺,千尋,形容長城在山脊上連綿蜿蜒,高聳云天,并非確數。
漢時關塞重盧龍,立足長城第一峰。
日暮長河盤大漠,天晴外部數疆封。
清時堡堠傳烽靜,出塞山川作勢雄。
百萬控弦嗟往事,一鞭冷月踏居庸。
[詩名] 登萬里長城 (二首錄一)
[作者] 康有為。《康有為年譜》光緒十四年條載:“八月謁明陵,單騎出居庸關,登萬里長城,出八達嶺,一日而還,游湯山乃歸,得詩數十章。”從此詩內容來看,是作者登上八達嶺高峰時所作。
[注釋] ●盧龍:唐藩鎮名,約相當于今河北省北部及遼寧省南部;又為山名,在遼寧省南部,蜿蜒出入于長城內外,東接山海關北之松嶺。●長城第一峰:指八達嶺,軍都山山峰之一,長城自東而來,此峰最高。●長河:黃河。此句是作者想象,因八達嶺上看不到黃河。此句暗用王維《使至塞上》詩:“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傳烽靜:古時長城有烽火臺,遇敵情即舉烽火,清時天下一統,無戰事,故傳烽火已成往事。●控弦:引弓,指手持弓箭的士兵。漢代匈奴首領冒頓單于曾“控弦百萬”,即指統率百萬士兵。
六國紛紛委草萊,嬴秦大業仰雄才。
城回八達曾臨塞,關扼居庸尚有臺。
縱目往時征戰地,攜朋今日詠游來。
晴空萬里春暉表,高踞頻傾濁酒杯。
[詩名] 登八達嶺長城口占
[作者] 愛新覺羅·溥杰,此詩作于1965年秋。
[注釋] ●草萊:雜生的叢草。此句意思是說戰國末期的六國一個個被秦國擊破而統一。●嬴秦:秦國姓嬴,故稱嬴秦。●臺:指居庸關關城內的云臺。
控弦萬里游龍脊,堅挺千秋御外欺。
依舊山花應歲艷,城臺慷慨狼煙息。
[詩名] 長城八達嶺
[作者] 王樹遠
[注釋] ●控弦:引弓、開弓,這里借指長城的氣勢與蘊力。
上一篇:關于描寫《海南省·儋縣東坡書院》古詩詞賞析大全
下一篇:關于描寫《四川省·八陣圖》古詩詞賞析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