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
少年離別意非輕,老去相逢亦愴情。
草草杯盤供笑語,昏昏燈火話平生。
自憐湖海三年隔,又作塵沙萬里行。
欲問后期何日是,寄書應見雁南征。
離情別緒,是中國古代詩歌的傳統主題之一,留下了不可勝數的名篇佳句。尤其是有唐一代,那一首首震古鑠今的別離之作,或借景抒情,或直抒胸臆,或含蓄深沉,或奔放淋漓,仿佛已用盡了所有的表現手段,寫盡了別離滋味。然而,離愁萬種,意會千般,善于捕捉并表現自己獨特感受的詩人,總有可以縱橫馳騁的廣闊天地而別開生面。王安石的《示長安君》,就是以傳統題材寫出了新的意境,自出一格的佳作,它生動、真實地描摹了特定條件下、特定環境中特有的離情。
長安君是王安石之妹王文淑,封長安縣君,她與王安石情深誼篤。此詩作于宋仁宗嘉祐五年(1060)王安石奉命使遼出發之前,也是他上書力主改革未被采納的兩年之后。與親人離別,作為已屆不惑之年的王安石,不能不有抱負未展之感慨和別離的神傷;但又非命途多乖,悲觀絕望,并無劉長卿的“同是逐臣君更遠,青山萬里一孤舟”(《重送裴郎中貶吉州》)那種痛徹肺腑的凄切之情。詩人正是從這種特有的心境出發遣詞命句,籠罩全詩的是真摯的親情,悠悠的離緒,傷而不悲,自然親切。
“少年離別意非輕,老去相逢亦愴情。” “相逢”都生傷感,別離更可想而知。這兩句深刻的人生哲理之言,如奇峰突起,以作者出人意表的感受、慨嘆開筆,一下子就切入了全詩感情的最深境地,使讀者諦聽到了作者感情的律動而深受感染。在這“愴情”中,既包含了因老去而倍傷別離之情,又蘊含了作者漸入老境而仍未能一展抱負的感慨。頷聯兩句“草草杯盤供笑語,昏昏燈火話平生”,勾畫了一幅兄妹話別的感人場面,為千古傳誦。杯盤草草,可見別宴之簡樸,而這“草草杯盤”不過是“供笑語”之需,意不在杯盤,這就活生生地寫出了家人之間親切、隨意的氣氛。燈的“昏昏”,說明夜已深,人已靜,談已久,更烘托出一種靜謐的氛圍。在昏暗的燈火下話說平生,可見相知相親的兄妹在如何推心置腹地暢敘胸懷,言有盡而意未盡。短短的十四個字,以傳神之筆,把詩人兄妹夜別特有的情景、氣氛刻劃得如聞如見,而從這情景、氣氛中更透出了詩人的心緒、衷情。正如一切名詩佳句一樣,它會引起讀者無窮的聯想。頸聯兩句,進一步深化了別離的情緒。繼湖海三年相隔之后,又要作塵沙萬里行,中原異域,關山阻隔,更非一般別離比,相見時難增添了別更難的惆悵。但是,不管有多少離愁別意,不管改革之見如何未被采納,詩人仍壯心不已。末尾兩句既是對親人的安慰——到大雁南飛的秋季就可以得到回歸的信息,又暗含了對完成出使任務、一展宏圖的抱負與信心。
綜觀全詩,“情”貫始終。不論是發議論、繪情景或述事實,無不直接或間接坦露詩人的心境。詩句看似平易,宛如信手拈來,實則是精心錘煉,而以質樸自然出之,意到筆隨,轉控自如?!盾嫦獫O隱叢話》稱,“王介甫以工,蘇子瞻以新,黃魯直以奇”。貌質樸而實工,這正是“工”的更高境界?!稖胬嗽娫挕吩?,作詩“意貴透徹,不可隔靴搔癢,語貴脫灑,不可拖泥帶水”。情真意切,感人肺腑;語句脫灑,澄凈精純——這正是此詩的藝術價值之所在。
七言律一篇中必有剩語,一句中必有剩字。如‘草草杯盤供笑語,昏昏燈火話平生’,如此句無剩字。( [宋]吳可《藏海詩話》)
許印芳:情真格老,舉止大方,絕似中唐人。(《瀛奎律髓匯評》下)
上一篇:《示兒·陸游》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祭灶詞·范成大》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