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狡兔死獵犬烹》是什么意思|出處|釋義|出典|例句
【出典】《文子·上德》:“狡兔得而獵犬烹,高鳥盡而良弓藏,功成名遂身退,天道然也。”又,《淮南子·說林訓》:“狡兔得而獵犬烹,高鳥盡而強弩藏?!庇郑俄n非子·內儲說下》:“太宰嚭遺大夫種書曰:‘狡兔死則良犬烹,敵國滅則謀臣亡。大夫何不釋吳而患越乎?’”又,《史記》卷四十一《越王勾踐世家》:“范蠡遂去,自齊遺大夫種書曰:‘蜚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為人長頸鳥喙,可與共患難,不可與共樂。子何不去?’種見書,稱病不朝?!庇?,《史記》卷九十二《淮陰侯列傳》:“信曰:‘果若人言:狡兔死,良狗烹;高鳥盡,良弓藏;敵國破,謀臣亡。天下已定,我固當烹!’”
【釋義】這一典故出處頗多,說明一個道理,即得天下后,君忌能臣,所以功成身退是明智的做法。越國范蠡、漢代張良走的都是這條路。相反,如文種之無罪而被迫自殺,韓非之被騙殺,都因為不懂得帝王的心態。這一典故往往用于隱退題材,也用以責備君主的無情。
【例句】兀的不是狡兔死,走狗僵;高鳥盡,勁弓藏。也枉了你薦舉他來這一場。(佚名雜劇《隨何賺風魔蒯通》第四折[沽美酒])韓信被殺,蒯通責備蕭何的話。
上一篇:元曲典故《焦尾》是什么意思|出處|釋義|出典|例句
下一篇:元曲典故《畫省》是什么意思|出處|釋義|出典|例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