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照
一別一百日,無書直至今。
幾回成夜夢,獨自廢秋吟。
小雪衣猶綌,荒年米似金。
知音人亦有,誰若爾知心。
四靈詩人都是布衣之交,關系親密,情誼深篤,相互之間時有詩歌往來。趙紫芝即趙師秀,他有十余首詩是寫給徐照的,其中最長、最悲切的莫過于挽詩《哀山民》了。而徐照這首五律,以平鋪直敘的筆調,表現了對趙紫芝深刻的思念和真摯的友情。
首聯敘寫別離之久和音訊阻隔之深。“一別一百日”,給人一種別時容易見時難的感覺。百日別離不算太久,但加上“無書至今”,則思念之中愈見光陰難捱。“無書”帶有一種盼望音書而音書不至的惆悵,“直至今”更是寫出了惆悵之多。頷聯寫他的思念之情。夢中思念已見友情的深篤,而幾回成夢,則思念之深切、友情之深篤更不言而喻。友人音書不至,獨處寂寞難當,吟詩解悶,也因為思友情深、愁腸百結,而吟不成。“秋”字與下句的“小雪”聯系起來看,可知此詩作于秋去冬來時節。星星點點的雪花已開始飄舞了,但自己衣衫還是那么單薄,飯食還是那么缺乏。“绤”,《詩·周南·覃》有“為絺為绤”句,絺即細葛布,绤即粗葛布,穿在身上特別涼快,如《詩·風·綠衣》有“絺兮绤兮,凄其以風。”下雪天詩人還穿著绤衣,顯然是因貧無力購買棉衣的緣故。生活已然艱難,偏偏又遇到荒年米貴,連吃飯都成了問題。“四靈”中除趙師秀、徐璣做過小官外,徐照和翁卷均是一介布衣,生活貧苦可想而知。趙師秀《哀山民》詩云: “啼妻無完裙,弱子猶哀麕。詩人例窮苦,窮死更憐君!”徐照《山中寄翁卷》詩亦有句云: “貧多難事壞清閑。”但詩人并不以貧苦為念,尾聯強調的是真正而持久的友情,句意比《五燈會元·繼鵬禪師條》“相識滿天下,知心能幾人”還進了一層,意謂知己的朋友雖然不少,但沒有一個象趙師秀那么“知心”。知心指彼此志趣相契,互知心事。可嘆這位知心人遠在他方,既作百日之別,又無一書相慰,這怎能不使詩人深深思念呢?
讀這首五律,不禁令人想起徐璣的同題詩《秋夕懷趙紫芝》,詩云:“冷落生愁思,衰懷得句稀。如何秋夜雨,不念故人歸!蛩響砌尤靜,云疏月尚微。惟憐籬下菊,漸漸可相依。”體格頗似其祖師賈島、姚合。徐照這首詩,帶有更多的宋調,平鋪直敘,直抒胸臆,無一景語綴飾,這在四靈詩中也是較為罕見的。
上一篇:《憶錢塘江·李覯》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懷金陵三首(其三)·張耒》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