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一多《獸·人·鬼》原文|注釋|賞析
劊子手們這次杰作,我們不忍再描述了,其殘酷的程度,我們無以名之,只好名之曰獸行,或超獸行。但既已認清了是獸行,似乎也就不必再用人類的道理和它費口舌了。甚至用人類的義憤和它生氣,也是多余的。反正我們要記得,人獸是不兩立的,而我們也深信,最后勝利必屬于人!
勝利的道路自然是曲折的,不過有時也實在曲折得可笑。下面的寓言正代表著目前一部分人所走的道路。
村子附近發現了虎,孩子們憑著一股銳氣,和虎搏斗了一場,結果遭犧牲了,于是成人們之間便發生了這樣一串紛歧的議論:
——立即發動全村的人手去打虎。
——在打虎的方法沒有布置周密時,勸孩子們暫勿離村,以免受害。
——已經勸阻過了,他們不聽,死了活該。
——咱們自己趕緊別提打虎了,免得鼓勵了孩子們去冒險。
——虎在深山中,你不惹它,它怎么會惹你?——是呀!虎本無罪,禍是喊打虎的人闖的。
——虎是越打越兇的,誰愿意打誰打好了,反正我是不去的。
議論發展下去是沒完的,而且有的離奇到不可想象。當然這里只限于人——善良的人的議論。至于那“為虎作倀”的鬼的想法,就不必去揣測了。但愿世上真沒有鬼,然而我真擔心,人既是這樣的善良,萬一有鬼,是多么容易受愚弄啊!
(1945年12月9日《時代評論》第6期)
賞析 這篇雜文的內容是斥“獸”、勸“人”、防“鬼”,而又以勸“人”為中心。看來《獸·人·鬼》這個題目并非無意為之,而是作者的有意安排。反動當局的殘暴獸行是應該怒斥的,但更重要的是勸告人們起來同野獸般的反動當局進行斗爭。為虎作倀的“鬼”是要嚴防的,但同樣也要人們警覺起來去防。所以,行動的主體是“人”,文章的重點也是向“人”說話。“獸、人、鬼”3個字看似并列,實則有其內在聯系。它不僅包含了文章的內容,而且暗示著文章內容的重點。這樣的標題應該說是頗具匠心的。
這篇文章的一個突出特點是寓說理于寓言之中。為了說明應該以什么樣的態度對待反動派的“獸行”,作者講了一個孩子因搏虎而遇害的寓言,通過村人的議論來說明對吃人的老虎——“獸”應持什么態度。在那7種說法中,前兩種是正確的:那就是發動村人設法同虎斗爭。后5種說法顯然不正確。其基本意思,一是責備打虎者,這是顛倒是非;一是忍辱退讓,這幾近于奴才主義。文章沒有直說應該怎樣對待兇殘的反動派,但“善良的人”是能夠從故事中分辨出是非的。這種寫法,一方面使文章顯得含蓄,節省了文字,另一方面也表現了作者對反動派和對“善良的人” 的兩種截然不同的態度。同時,也使作者的觀點更容易被人接受。
可以說,這是一篇由憤怒的感情凝鑄成的雜文。文章一開頭,就用火辣辣的語言,直指反動派是野獸,是不可理喻的東西。作者直言不諱地宣稱: “人獸是不兩立的”,并堅信“最后勝利必屬于人! ”面對反動派的刺刀,不是憤怒已極,不是將個人的生死置之度外,是不會這樣落筆的。面對窮兇極惡的反動派,拍案而起,怒聲呵斥,毫不畏懼,這就是聞一多的人格,也是聞一多這一時期文章的風格。由此可見,寫雜文,有無強烈的愛憎感情和堅定的信念,是至關緊要的。
上一篇:陳西瀅《共產》原文|注釋|賞析
下一篇:劉半農《再寫幾句》原文|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