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逋
眾芳搖落獨暄妍,占盡風情向小園。
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斷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須檀板共金尊。
首句寫秋盡冬來,百花凋謝,唯有梅花開得鮮麗燦爛。正因為她是“獨”開,所以風情獨占。首聯以“眾芳搖落”來襯托梅花傲霜斗雪、卓然特立的風姿。頷聯寫月下梅花特有的風韻:月色昏黃,梅香陣陣浮動于靜謐的月光中。梅枝斜曳,臨照水面,月光將疏枝倩影,投在清淺澄凈的水中。沒有正面寫梅,只寫清水中梅枝的倒影,寫月色中梅香的浮動,月夜恬靜、馨香的美好氣氛,使人陶醉;梅花秀美、雅潔而又楚楚動人的形象,更是喚之欲出。故此二句,歷來評為寫梅的千古絕唱。
頸聯寫梅花雖美,卻矜持不可輕犯。故“霜禽欲下”時,得“先偷眼”看一下,不敢冒昧。側面寫出梅花雖美,但屬高潔純正者,不容絲毫褻瀆。這是一種高尚的美,不是妖冶與艷媚。“粉蝶如知合斷魂”,進一步襯托了梅的可愛。百花皆愛的粉蝶,畢竟無法與之交接,只合斷魂而已。這兩句寫梅的氣質高雅絕俗。
尾聯畫龍點睛,指出梅花是不須用“檀板” “金尊”來陪伴的,這些只有在豪門宴飲、淺斟低唱時所需,對于高潔的梅花來說,她更喜愛的,還是這山邊小園,與在小園中同清貧詩人那高山流水式的微吟相伴。全詩寫出了梅花傲霜斗雪的品格,它風姿綽約,月下花前,秀美動人,矜持高尚,令人愛,更令人敬。蘇軾評林逋時說: “先生可是絕倫人,神清骨冷無塵俗。”林逋筆下梅花的風骨也正是他本人的風骨。他寫梅不只是寫形、寫特色,更寫出了梅的深沉而復雜的內在因素,故元人徐抱贊他“招得梅花枝上魂”,確是寫出了梅花之“魂”,具有很高的美學價值。
處士林逋居于杭州西湖之孤山。逋工筆畫,善為詩,如“草泥行郭索,云木叫鉤辀”,頗為士大夫所稱。又《梅花》詩云: “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評詩者謂:“前世詠梅者多矣,未有此句也。” (歐陽修《歸田錄》卷二)
山谷云:歐陽文忠公極賞林和靖“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之句,而不知和靖別有《詠梅》一聯云: “雪后園林才半樹,水邊籬落忽橫枝。”似勝前句,不知文忠何緣棄此而賞彼。文章大概亦如女色,好惡止系于人。”
(胡仔《苕溪漁隱叢話》前集卷二十七引)
林和靖《梅花》詩: “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誠為警絕;然其下聯乃云: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斷魂。”則與上聯氣格,全不相類,若出兩人。乃知詩全篇佳者誠難得。唐人多摘句為圖,蓋以此。(蔡啟《蔡寬夫詩話》)
客有索賦梅詞者。余應之曰:“自林和靖詩出,光前絕后矣。”詞云: “唐宋諸公,誰道得梅花清切。到和靖先生詩出,古人俱拙。寫照乍分清淺水,傳神初付黃昏月。盡后來作者斗興新,仍重疊。” ([宋]汪莘《滿江紅》詞并序)
自讀西湖處士詩,年年臨水賞幽姿。晴窗畫出橫斜影,絕勝前村夜雪時。(陳與義《和張矩臣水墨梅》)
自有淵明方有菊,若無和靖即無梅,只今何處向人開? (辛棄疾《卜算子》)
梅之至難狀者,莫如疏影;至于暗香來往,尤難也。豈直難而已,竟不可。逋仙得于心,手不能伏,乃形之言。([宋]陳著《本堂集》卷四十四《代跋汪文卿梅畫圖》)
江為(五代人)詩: “竹影橫斜水清淺,桂香浮動月黃昏。”林君復改二字為疏影暗香以詠梅,遂成千古絕調。([明]李日華《紫桃軒雜綴》卷四)
遺稿曾無封禪文,鶴歸何處認孤墳。清風千載梅花共,說著梅花定說君。(厲鶚《宋詩紀事》卷七十六引吳錫疇《林和靖墓》)
山谷謂“疏影”二句,不如“雪后”一聯,亦未盡然。“雪后”聯寫未盛開之梅,從“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開”來。“疏影”聯梢盛開矣,其勝于“竹影桂香”句,自不待言。(陳衍《宋詩精華錄》卷一)
上一篇:《小雨極涼,舟中熟睡至夕·陸游》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山窗新糊有故朝封事稿閱之有感·林景熙》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