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干《甲子浯溪閔雨三首(其二)》宋詩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塘中龍骨高數層,龜坼田中縱復橫。②
青裙箬笠倚車外,但有空車無水聲。③
【注釋】 ①甲子:按推算,當為南宋寧宗嘉泰四年(1204)。浯(wu吾)溪:源出湖南祁陽西南松山,東北流入湘江,水清石峻。唐詩人元結愛其勝景,居于溪畔,并起此名。閔雨:因天旱無雨而對農民產生憐憫之心。閔通“憫”。②龍骨:即龍骨水車,又稱“翻車”。古代提水工具之一,目前農村仍可見到。水車分車身與車座兩部分,車身置于溪、塘內,車座裝在岸邊,人倚靠在車座的橫桿上,雙腳蹬動踏板,因而帶動循環的木鏈(即龍骨),再由裝在木鏈上的刮板,將水刮入車槽,水沿車槽提升至高處而流入田間。龜坼(jun che君徹):形容天旱土地開裂,亦稱“龜裂”。③青裙:黑色的裙褲。古人稱下裳為裙,男女同用。箬(ruo若)笠:用箬竹葉子編制的笠帽,既可擋雨,又可遮日,在南方農村中頗為流行。
【譯文】 龍骨水車高高地安裝在水塘之中,四周的農田因干旱而裂開的縫隙,密密麻麻,交錯縱橫。頭戴箬笠,下著青裙的農民靠著車桿,盡管他們在不停地移動雙腳,但只見水車空轉,卻聽不到水流的響聲。
【總案】 這是一幅古代農村抗旱的速寫圖畫。詩一句一個場景:塘中龍骨高聳,田地龜坼縱橫,水車咿啞作響。這一切都造成一種非常緊張的氣氛,仿佛使人置身于抗旱戰斗之中。尤其是“但有空車無水聲”的結尾,于平易中見轉折;它不僅突出了旱情的嚴重,而且將農民焦灼的神態,明知無水仍不放棄一線希望的復雜心情,以及作者對他們命運的關注與憂慮等豐富內涵,全都濃縮在這寥寥七字之中,委實動人心弦,耐人尋味。
上一篇:毛珝《甲午江行》宋詩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下一篇:李庚《畫扇》宋詩原文|譯文|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