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庭堅《王充道送水仙花五十枝,欣然會心,為之作詠》宋詩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凌波仙子生塵襪,水上輕盈步微月。②
是誰招此斷腸魂,種作寒花寄愁絕?③
含香體素欲傾城,山礬是弟梅是兄。④
坐對不成被花惱,出門一笑大江橫。⑤
【注釋】 ①王充道:黃庭堅在江陵認識的朋友。作詠:即作詩。②凌波:在水波上面。曹植《洛神賦》:“凌波微步,羅襪生塵。”形容女性走路時步履輕盈,仿佛可行于水面。微月:新月。舊注謂襪如新月之狀。
③斷腸魂:悲傷欲絕的精魂。指洛神宓妃。《洛神賦》寫曹植與宓妃歡會后,旋即分別,不再相逢。愁絕:極深的愁。④山礬(fan凡):樹名。春末開白花,極香。⑤大江:長江。
【譯文】 那位凌波仙子,穿著沾了細塵的羅襪,在水面上輕盈地漫步,映著月色迷離。究竟是誰招來這斷腸的精魂,種成了素潔的寒花,來寄托他的深深的愁思?她那蘊含著幽香的凈雅體態,真叫滿城人都為之傾倒。遲開的山礬是她的弟弟,早開的梅花是她的兄長。面對著這美麗的花,可真被她撩亂了情懷;欣然一笑走出門去,忽見大江橫在前方!
【集評】 宋·陳長方:“古人作詩斷句,輒旁入他意,最為警策。如老杜云‘雞蟲得失了無時,注目塞江倚山閣’是也。黃魯直作《水仙花》詩,亦用此體,云‘坐對真成被花惱,出門一笑大江橫。’(《步里客談》卷下)
宋·胡仔:“蘇、黃又有詠花詩,皆托物以寓意,此格尤新奇,前人未之有也。”(《苕溪漁隱叢話》前集卷四十七)
清·方東樹:“起四句奇思奇句。‘山礬’句奇句。‘坐對’句用杜。收句空。遒老。”(《昭昧詹言》卷十二)
清·翁方綱:“不特‘山礬是弟梅是兄’是著色相語也;即‘含香體素欲傾城’亦已是著色相語也。惟其用此等著色相語,所以末二句更覺破空而行,點睛飛去耳。此淮陰侯背水陣,所謂‘此在兵法,顧諸君不識’者也。或乃套襲其體物語以為工麗,則笨伯矣。……杜詩:‘江上被花惱不徹,無處告訴只顛狂。’此在江畔步行,特為尋花而出,所以癲狂被花惱也。今乃靜中欣然會心,似無被花惱之譏矣,而孰知坐對乃真犯此病哉?此其所以卷卻前半,消納通身也。愈見前半之粘,愈見末句之脫。”(《七言詩三昧舉隅》)
清·張佩綸:“余謂山谷學杜已粗,其病在‘大江橫’三字,欲以江映帶水仙,而‘大’字‘橫’字,則有粗獷氣,非水仙,直是水師矣。”(《澗于日記》光緒壬辰正月初八日)
近·陳衍:“一經品題,遂登大雅之堂。”(《宋詩精華錄》卷二)今·程千帆:“相傳黃庭堅在荊南客居時,曾經愛上了鄰居一位‘幽閑姝美’的姑娘,但她后來卻另嫁了……這篇詩可能也與這情事有關。但詩人卻似乎是要從沉溺的感情中求得解脫了。最后兩句便體現了這一點。”(《古詩今選》第527頁)
【總案】 建中靖國元年(1101),詩人暫寓于荊渚沙市,心情頗佳,種菊藝蘭,寫了多首詠花之作。本詩詠水仙花,一掃前人詠物詩中摹形畫狀的陋習,沒有一點兒柔靡纖巧的氣息,直接繼承了韓愈遒勁老健的藝術風格。試取宋初西昆體的詠物詩對照來看,就可知黃庭堅是怎樣革新宋詩的了。宋人陳長方對此詩有頗深的領會,認為,“斷句旁入他意,最為警策”。表面看來,“坐對”句與“出門”句意思相去甚遠,實際上是有著緊密的內在聯系的。詩意在跳躍、轉換中由幽怨、纖細一變而為開朗、壯闊,前后對比,以達到一個更為深遠的新的境界,使讀者有強烈的美的感受。
上一篇:汪元量《潼關》宋詩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下一篇:王安石《王安石》宋詩原文|譯文|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