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萱堂》|出典|釋義|例句
【出典】《詩經·衛風·伯兮》:“焉得諼草,言樹之背。”毛《傳》:“背,北堂也。”
【釋義】諼草即萱草,也稱忘憂草。北堂,古時女主人住北堂,因而是母親的住處。后人稱母親的居室為“萱堂”,也用以代稱母親。
【例句】①赤緊的老萱堂將我年月時,早送與新婿家怎再辭?(佚名雜劇《兩軍師隔江斗智》第一折[天下樂])老萱堂即老母。②咱萱堂又覷著面皮,至如個窮人家女孩兒到十六七,或是誰家來問親,那家來做媒,你教女孩兒羞答答說甚的。(白樸雜劇《裴少俊墻頭馬上》第一折〔天下樂〕)李千金埋怨母親不關心自己親事。③萱堂淑賢齊孟母,諄諄教子讀詩書。(柯丹邱南戲《荊釵記》第二出)言母賢如孟子母。④今日個原禮卑辭征聘緊,我則待奉甘旨侍萱親。(高文秀雜劇《劉玄德獨赴襄陽會》楔子〔賞花時〕)徐庶唱詞,言原本在家侍奉母親,不打算做官。⑤則俺那老萱親在堂年邁高,小生我想恩養育痛悲號。(劉唐卿雜劇《降桑椹蔡順奉母》第二折〔集賢賓〕)蔡順因母有病,想起養育之恩,又悲又急。
上一篇:元曲典故《蕭協律》|出典|釋義|例句
下一篇:元曲典故《薛濤》|出典|釋義|例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