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弼《夜深》宋詩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虛堂人靜不聞更,獨坐書床對夜燈。①
門外不知春雪霽,半峰殘月一溪冰。
【注釋】 ①虛堂:空寂的房間。書床:書架。
【譯文】 虛堂上靜悄悄的,聽不見打更聲。獨坐在書架邊讀書,對著青熒的油燈。不知不覺之間,門外的春雪已停。半峰上掛著殘月,小溪里結(jié)著堅冰。
【集評】 今·劉德重等:“題目用‘夜深’而不用‘夜讀’,可知其側(cè)重點不在于寫讀書,而在于寫讀至夜深時分周圍環(huán)境給予自己的感受,這種感受,實際上又從側(cè)面表現(xiàn)了一種專心夜讀的意趣。”(《宋詩鑒賞辭典》第1278頁)
【總案】 寫好一首詩的關(guān)鍵,在于如何處理好情與景、虛與實的關(guān)系。這首詩的情是“獨坐書床對夜燈”的寒夜讀書情,這首詩的景是“半峰殘月一溪冰”的雪霽山水圖。但是,這情與景之間卻隔著一扇“門”,而打開這扇門的鑰匙是“雪霽”,妙在不知不覺之間,殘夜將盡,春雪初霽,掩卷開門,半峰殘月,一溪堅冰。因此,全詩的妙處在“不知”兩字,將門內(nèi)讀書情與門外雪霽粘合一起,虛實相生,詩意盎然。
朱熹《尋春》詩:“川原紅綠一時新,暮雨朝晴更可人。畫冊埋頭何日了,不如拋卻去尋春。”陸象山認(rèn)為這是一首見道詩,朱子已徹悟了,道不在畫冊上,而在自然間。周弼此詩亦是一首見道詩,見道需要學(xué)養(yǎng),更需要徹悟。“不知雪霽”就是頓悟,所悟之道乃是冰清玉潔的瓊瑤世界,作者的胸襟和涵養(yǎng)于此可見。這就是所謂“拈此形而下者,以明形而上者,使寥廓無象者,托物以起興,恍惚無朕者,著跡而如見。”(錢鐘書《談藝錄》)
王維《冬夜對雪憶胡居士家》詩:“寒更傳曉箭,清鏡覽衰顏。隔牖風(fēng)驚竹,開門雪滿山。”這兩首詩的情與景基本相同,但王維詩重在寫“知”,聞更聲,照衰顏,聽風(fēng)竹,看雪山,故寫得較渾厚;而周弼詩重在寫“不知”,不聞更聲,不知雪霽,待到讀罷開門,但見峰月溪冰,故寫得較空靈。嚴(yán)羽《滄浪詩話》:“本朝人尚理,唐人尚意興。”唐人尚意興,故唐詩蘊藉渾厚;宋人尚理趣,故宋詩空靈透辟。由這兩首詩可以窺見之。
上一篇:施樞《夜泊黃灣》宋詩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下一篇:晁沖之《夜行》宋詩原文|譯文|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