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顧炎武
久客仍流轉(zhuǎn), 愁人獨遠征。
釜遭行路奪, 席與舍兒爭。
混跡同傭販, 甘心變姓名。
寒依車下草, 饑糝鬲中羹。
浦雁先秋到, 關(guān)雞候旦鳴。
蹠穿山更險, 船破浪猶橫。
疾病年來有, 衣裝日漸輕。
榮枯心易感, 得喪理難平。
默坐悲先代, 勞歌念一生。
買臣將五十, 何處謁承明。
〔糝〕把米和在菜湯里。〔中羹〕沒有煮過的羹。(li)同鬲,鼎類的炊具。〔榮枯、得喪〕偏義復(fù)詞,偏在枯、喪。
顧炎武在清兵南進時曾組織抗清,失敗后亡命北方,仍觀察山川形勢,聯(lián)絡(luò)遺民,圖謀恢復(fù)。他于順治十三年(1645)只身北上,來往于山東、河北、山西、陜西一帶。《旅中》這首詩,就是他只身北上第一年寫的,表現(xiàn)他轉(zhuǎn)徙南北的艱苦生活。
詩的開頭兩句:“久客仍流轉(zhuǎn),愁人獨遠征。”是說自己長久客居在外,不斷地獨自流離轉(zhuǎn)徙,一開始就緊扣詩題。接下四句寫旅途中流落于社會下層,走在路上被人搶去鍋,在旅店中要同人爭床搶鋪,與雇工小販為伍,改名換姓(化名蔣山傭)。再向下八句,寫旅途生活所受的磨折:卷縮在車下的亂草里避寒,菜湯煮粗糧充饑,奔波不論季節(jié)早晚,夜里醒來等著雞鳴趕路,險峻的山路磨穿鞋底,破船偏遇頂頭風(fēng),年來又不斷生病,行裝也一天輕似一天,漸漸窮困了。最后六句,詩人抒發(fā)沉痛的感慨。對明朝傾覆詩人感慨痛心,對抗清失敗悲憤難平。默坐時想起國亡家破,悲從中來,提筆吟詠時就寫出憂憤的一生。漢朝的朱買臣曾說:“我年五十當富貴。”我現(xiàn)在也將近五十歲了,到哪里去謁見明朝的皇帝,實現(xiàn)復(fù)興的志愿呢?
顧炎武的詩,多寫國家民族興亡大事,托物寄興,吊古傷今。這首詩重在寫旅途的艱辛,仍充滿深厚的民族感情和愛國思想。
上一篇:《悲歌·漢樂府》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旅次朔方·唐·劉皂》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