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香積寺,數(shù)里入云峰。古木無人徑,深山何處鐘。
泉聲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禪制毒龍。
這首詩寫尋訪香積寺(長安縣西南)路上的景色和內(nèi)心感受。首聯(lián)從尋訪題意著眼,先以“不知香積寺”放開一筆,造語超忽,不著實處,卻帶出沿路尋覓之意,然后又以“數(shù)里入云峰”挽回詩路,點明漸入山中,已見佳境。山行“數(shù)里”,即“入云峰”,說明香積寺所在不遠,附近一帶高峰入云,顯露出幽深景色。故而頷聯(lián)順寫古木深山之景,承接自然。上句“古木無人徑”寫所見,下句“深山何處鐘”寫所聞。古木參天,山深林密,路徑荒蕪,杳無人跡,景色是幽邃而又寂靜的,展現(xiàn)出深山奧區(qū)的美。但此刻,欲行路已迷,尋訪無由處,正當詩人探視路徑的時候,驀然傳來深山鐘聲,雖然但聞鐘聲,不見山寺,可是它卻指引出香積寺的方向,使“不知”變?yōu)橐阎??!昂翁帯倍郑耸枪室夤P波蕩動,既呼應(yīng)首句的“不知”,又點出循著鐘聲辨識方向的情景,生動地表達出由聞鐘而思索而確知的曲折過程。側(cè)耳細聽的神態(tài)、循聲尋寺的心理都在這兩個字中顯現(xiàn)出來。同時,悠揚的深山鐘鳴,打破了林中寂靜,空谷足音,遠山傳響,以音響的美感渲染出山寺路上的闃奧景色,構(gòu)成空靈飄緲的意境。總的來說,首頷兩聯(lián)構(gòu)思立意,高古清雅,格老味長,自有一種靈氣往來,故趙殿成說:“四句一氣盤旋,滅盡針線之跡,非盛唐高手,未易多觀?!?/p>
頸聯(lián)“泉聲咽危石,日色冷青松”,歷來傳為名句。它的精妙之處全在“咽”、“冷”二字。泉聲、日色,本極尋常,危石、青松,也是習見之物,但經(jīng)咽、冷二字鑿出詩眼,妙物點化,又用倒裝句法精心組合,詩意之見警動,境界隨而全新。本來,碧澗清泉,淙淙而流,如鳴環(huán)珮,如擊鐘磬,聲韻悅耳,而在詩人筆下,卻是危石峭立,阻遏水流,泉聲變得低沉幽咽;山林陽光,輝映萬木,明麗秀潤,光色清美,而詩人寫來卻是夕陽殘照,光色微弱,青松映現(xiàn)出來的是一片清冷之色。泉聲、日色在特定的環(huán)境中和詩人主觀意念作用之下,都改變了原來的美感特征,組合成凄清幽冷的意境,進一步突出了山中的寂靜,故趙殿成說:“下一咽字,則幽靜之狀恍然;著一冷字,則深僻之境若見。昔人所謂詩眼矣。”以咽、冷二字為詩眼繪聲繪色,筋節(jié)自見,可謂百煉出冶,一字敲響,振動全篇,最能反映出詩人煉字功夫。
前三聯(lián)以尋訪為線索,順寫途中所見所聞,尾聯(lián)“薄暮空潭曲,安禪制毒龍”則寫行至寺前情景。天色將晚,一泓清潭倒映著山景暮色,但它空蕩無物,一片寂靜。由此詩人不覺想起佛經(jīng)中的一段故事,說西方山池中有一條毒龍,忽野性怒起,將夜宿池畔的五百商人沉溺水中,盤陀王念起《婆羅門咒》,終使毒龍悔過降伏。(參見釋道世《法苑珠林》)塵世間的機心妄想,種種欲念,也恰似人心中的毒龍,要制伏它,惟有坐禪清心,故而說:“安禪制毒龍”。這一結(jié)句,看上去似與尋訪香積寺無關(guān),實則不然。王維晚年好佛,虔誠長齋,皈依禪宗,以凈心無欲為尚,時人已有“當代詩匠,又精佛理”之譽,后更有詩佛之稱。這里寫出“安禪制毒龍”,既是他奉佛習靜生活與心境的寫照,也暗點出為一心向佛而尋訪香積寺的目的,雖尚未進入寺中,但已從寺前空潭的寂靜中感悟到佛法禪理。這一層意思寫得極為含蓄,需細細咀嚼方知其中禪意,品味出摩詰詩天機清妙,真趣內(nèi)含的創(chuàng)作藝術(shù)。而且以此收束全篇,遙合題意,絡(luò)繹寫來,,最終不離寂靜二字,使全詩一氣貫注,渾然成篇,也足見其謀篇布局深具匠心。
上一篇:孟浩然《過故人莊》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下一篇: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原文|譯文|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