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出塞》為樂府《橫吹曲辭》舊題。郭茂倩《樂府詩集》引曹嘉之《晉書》云: “劉疇嘗避亂塢壁,賈胡百數欲害之。疇無懼色,援笳而吹之,為《出塞》、《入塞》之聲,以動其游客之思,于是群胡皆垂泣而去?!弊阋姟冻鋈非{哀婉悲涼之一斑。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兩句有無限的概括力:秦、漢是悠遠的時間概念,“萬里”則是遼闊的空間概念。說關山和明月終古不變,逗人遐思?!扒貢r明月漢時關”一句為互文,秦和漢,明月和關塞,錯舉見義,意為秦、漢時的明月秦、漢時的關,謂邊疆戰事一直無休無止。參照史實,自秦、漢以還,北部邊境,常遭匈奴等入侵,一直未曾安定過?!叭f里長征人未還”,連上句,謂在悠長的時間內遼闊的地域戰事不息,征人戍邊無有已時。詩人對邊境不靖的憂慮和對戍卒的同情,字里行間觸處可見。
如果說開頭兩句王昌齡為我們勾勒了一幅“明月萬里關山長征圖”,以形象取勝的話,那末后兩句則以抒情議論見長,顯得格外深沉?!暗过埑秋w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前為因,后為果,是詩人的期望之辭。“龍城飛將”捏合兩個典故,“龍城”指漢名將衛青殺敵事。據《漢書·武帝紀》: “元光五年(公元前130)……(衛)青至龍城,獲首虜七百級。”“飛將”指漢代名將李廣。據《史記·李將軍列傳》載:李廣任右北平太守。匈奴見而避之,稱李為“漢之飛將軍”。王昌齡在詩中用衛、李威震敵膽事,實深有感慨。盛唐國力強盛,御邊戰爭常取得勝利,但也有因將帥無能遭致失敗的。例如唐玄宗開元二十四年(736)營州都督、河北節度副使張守珪讓平盧討擊使安祿山征奚、契丹,結果失敗,二十六年又有一次敗績。在此情況下,自然令人懷念古之名將衛青、李廣輩。故而“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這是十分自然的了。后兩句是議論,是希冀,也是對將帥無能的批判。論者有云: “詩有理境,卻要不落言詮”,王昌齡此詩堪稱典范。清人沈德潛《說詩晬語》稱:“‘秦時明月’一章,前人推獎之而未言其妙。蓋言師勞力竭而功未成,由將非其人之故,得飛將備邊,邊烽自熄。即高常侍(適)《燕歌行》歸重‘至今猶憶李將軍’也?!鄙虻聺撌钦f中了此詩的“妙處”的,妙在何處?抒情中富含哲理,有政論色彩。一首絕句能做到這一步確是不易。
此詩可入神品,“秦時明月”四字,橫空盤硬語也,人所難解?!w秦時雖遠征,而未設關,但在明月之地,猶有行役不逾時之意。漢則設關而戍守之征人無有還期矣。(楊慎《升庵詩話》)
中晚(唐)絕句涉論便不佳,此詩亦涉議論而未嘗不佳。此何以故,風度勝故,情味勝故。(黃生《唐詩摘抄》)
備胡筑城,起于秦漢,明月屬秦,關屬漢,互文也。
師勞力竭,而功不成,由將非其人之故,故思飛將軍云。(沈德潛《唐詩別裁》)
“秦時明月”一首,“黃河遠上”一首,“天山雪后”一首,皆邊塞名作,意態雄健,音節高亮,情思悱惻,令人百讀不厭也。(施補華《峴傭說詩》)
上一篇:《出塞·馬戴》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初渡漢江·無名氏》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