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 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溪橋忽見。
這是一首著名的田園詞作。詞人記敘了自己在上繞帶湖(在今江西省)閑居時,“夜行黃沙道中”的所見所感。
讀著這首詞,你會感到自己離開了喧囂的城市,走在你所熟悉的鄉間小路上:一輪皎潔的明月,掛在空澄碧透的夜空上,又象是一艘放射著金色光輝的船兒,緩緩地行進在浩渺無垠的宇宙。伴著你的旅程,漸漸地,她消隱在地平線上,原先照在原野上,樹枝上的光輝也驟然斂盡,那正沐浴在月輝中的烏鵲,突然受到黑暗的驚憂,(“別枝”二字,從朱光潛說)撲楞楞地拍打著羽翅,間或發出幾聲驚叫。這聲音,劃破了沉寂的夜空,留下了長長的回響,俄而,一切又歸于沉寂,只有和煦的清風,時而送來幾聲遠處的蟬鳴;在清風那無形的舞姿里,你覺得嗅到了一陣陣沁入心脾的稻花的花香,聽到了遠處傳來的青蛙的合唱,混雜著閑談“今年又豐收了”的喜悅。讀這前四句詞,你會感到句句都有音響:鵲聲蟬聲、人語聲、蛙鳴聲,構成了悠揚裊娜的小夜曲;處處都是美好的意象,構成了妙不可言的江南鄉村夏夜圖。一時里,聽覺、視覺、嗅覺、觸覺、八方交匯,令你不得不消融在這立體的境界里;而那“清風”、那“稻香”、那“蛙聲”,又能引領你多少少年時代的美好回憶?
剛才還是明月清風,此時卻已是星淡欲曉、疏雨初臨:“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你不由得有些焦慮:誰能知這山前疏雨不會變成滂沱驟雨呢?而況此時山清野凈,哪有“小橋、流水、人家”呢?不過,你且莫心急,蜿蜒的小路,引領你踏過溪水的橋頭,你突然看到社林邊舊時宿歇過的茅屋,你不由得欣喜過望,加快了腳步……
上一篇:元稹《行宮》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下一篇:步出夏門行《觀滄海》原文|譯文|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