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鑒賞《兩宋詞·柳永·安公子》柳 永
柳 永
夢覺清宵半①。悄然屈指聽銀箭②。惟有床前殘淚燭,啼紅相伴③。暗惹起、云愁雨恨情何限④。從臥來、展轉千馀遍⑤。任數重鴛被,怎向孤眠不暖⑥。堪恨還堪嘆。當初不合輕分散⑦。及至厭厭獨自個⑧,卻眼穿腸斷⑨。似恁地、深情密意如何拚⑩。雖后約、的有于飛愿(11)。奈片時難過,怎得如今便見。
春睡圖 【清】 翟繼昌
注釋 ①清宵:清靜的夜晚。②銀箭:指計時的箭漏。③啼紅:本指蠟燭之紅淚,這里隱喻滴血。④云愁雨恨:比喻夫妻間的情事。⑤展轉:即輾轉,(身體)翻來覆去。形容憂思不寐,臥不安席。《詩經·周南·關雎》:“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輾轉反側。”⑥怎向:怎奈。⑦不合:不當,不該。⑧厭厭:精神不振,懶倦。⑨眼穿腸斷:望眼欲穿,肝腸寸斷,形容思念之切。⑩如何拚(pàn):怎能割舍得下。拚,舍棄不顧。(11)于飛:比翼雙飛,比喻夫妻和諧。
鑒賞 此詞是代言體,通過思婦夜深輾轉難眠情景的描寫,抒發了與愛人齟齬之后,輕易別離的悔恨之情。
寫思婦孤單寂寞的情景,真切生動。女主人公因為小事慪氣,于是二人輕易分手。她在夜半醒來,獨自面對長夜,不禁追恨自己當初的草率,內心的感情波瀾久久難以平靜。“屈指聽銀箭”寫女主人公聽箭漏來判斷時間,古代計時器漏壺上有一種銀飾的漏箭,箭隨漏動,故曰“聽”。屈指計算何時天亮,也反映了她在沉沉黑夜中的那種百無聊賴之情。“殘淚燭”,既說明了燃燭夜深,燭淚聚積,也象征著女主人公那種傷心流淚之情。“啼紅相伴”,則人燭雙及,相向垂淚,情感凄婉感人。“惟有”句化用了唐代杜牧《贈別》“蠟燭有心還惜別,替人垂淚到天明”的詩意。接下來,“暗惹起”等數句通過意象反襯來表現情感。“云雨”本是男女歡會的象征,與“云愁雨恨”相對,反襯了離別之痛,相思之苦。“從臥來”,本是酣然入夢,神游黑甜鄉之時,與“展轉千馀遍”相對,反襯了內心的煩惱和懊悔之情。“鴛被”本是男歡女愛的象征,與“孤眠”相對,反襯了內心的孤獨凄涼。一正一反,一溫馨一凄涼,那況味便倍加凄愴了。
下闋寫思婦內心獨白,心理描寫細膩逼真。過片“堪恨還堪嘆”奠定了情感基調,接下來分為三個層次抒寫內心情感:“當初不合輕分散”,寫出了思婦與相愛的人輕易分別的追悔之情;“眼穿腸斷”,寫出了思婦一個人望眼欲穿,柔腸寸斷,對離去的愛人的盼歸之情;“似恁地、深情密意”,回憶了二人昔日鶼鰈情深,恩愛纏綿的情景。 “于飛愿”即夫妻和睦、比翼雙飛的心愿,此系用典。由于《詩經·邶風·雄雉》中有“雄雉于飛,泄泄其羽”句,《詩經·小雅·鴻雁》中有“鴻雁于飛,肅肅其羽”句,于是后來人們多用“于飛”來比喻夫妻。由此也可以推斷,此詞描寫的很可能是夫妻之間的感情。結句從想象中的美好愿景回到孤寂現實,發出了“怎得如今便見”的感慨,哀感頑艷,令人唏噓不已。此闋也把思婦那種又悔又恨,又盼又怨的心思描寫得細膩逼真:悔自己當初不該任性行事,恨情郎不該一去不歸;盼二人重修舊好,比翼雙飛,怨現實難挨,孤單寂寞,無人相伴。語意上層層遞進,感情的表達上也一步步升級。
本篇用詞口語化,使得情景上生動活潑,極富生活氣息,把一個為情追悔的思婦形象鮮明地刻畫了出來。(李飛躍)
鏈接 《安公子》詞牌。《安公子》,本為隋末新翻樂曲,唐代時成為教坊曲子,后用為詞調。雙調,八十字,仄韻。另有一百零六字體。
唐宋詞調的重要來源——教坊曲。唐宋宮廷音樂機關教坊創制和掌管的樂曲,謂之教坊曲。唐代的教坊曲主要包括雜曲、大曲兩種形式,唐人崔令欽《教坊記》匯列“曲名”(即雜曲)、“大曲名”二表,共著錄初、盛唐以來創制和流行的各類教坊曲名凡324曲,其中雜曲名278個,大曲名46個。另外,該書紀事部分記載的教坊曲名共19個,其中雜曲6個,大曲13個。總計該書著錄的唐代教坊曲名凡343個。根據任二北《教坊記箋訂》等書的考證,唐代這批流行的教坊曲大多具有民間歌曲淵源,其中約有三分之一的曲調被用于唐宋詞調,可見教坊曲乃是唐宋詞樂詞調的一個重要來源。(據王兆鵬、劉尊明《宋詞大辭典》)
上一篇:《兩宋詞·游次公·卜算子》翻譯|原文|賞析|評點
下一篇:《兩宋詞·劉弇·安平樂慢》翻譯|原文|賞析|評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