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鑒賞《兩宋詞·朱翌·點絳唇》朱 翌
朱 翌
梅
流水泠泠①,斷橋橫路梅枝亞②。雪花飛下。渾似江南畫。白璧青錢③,欲買春無價。歸來也。西風平野。一點香隨馬。
四時花卉圖(局部) 【明】徐渭 故宮博物院藏
注釋 ①泠(líng)泠:清脆歡樂的水流聲。②斷橋:在浙江杭州西湖白堤上,又名段家橋。亞:同“壓”。③白璧:一種中間有孔的扁圓形白玉。青錢:銅錢。明代之前,鑄錢多用青銅,于是錢幣便有了“青錢”這一稱謂。
鑒賞 本詞作于宋徽宗政和四年(1114),朱翌18歲。這是一首“梅詞”,另題為“雪中看西湖梅花作”,全詞清新明美,平淡似水,卻蘊涵深味。
李清照在《孤雁兒》曾言:“世人作梅詞,下筆便俗。予試作一篇,乃知前言不妄耳?!笨芍懊吩~”較難把握,出彩不易,而清代王奕清卻評價這首詞:“西湖詠梅者多矣,而不為雕琢,自然大雅,首推此詞?!?《歷代詩馀·詞話》)關于本詞,還流傳著一個故事,據明陳鵠《耆舊續聞》卷一載:“待制公(朱翌)十八歲時,嘗作樂府云:‘流水泠泠……一點香隨馬?!煜U嬖L司農公(朱翌之父朱載上)不值,于幾案間見此詞,驚賞不已,遂書于扇而去,初不知何人作也。一日,洪覺范見之,叩其所從得,朱具以告。二人因同往謁司農公問之,公亦愕然。客退,從容詢及待制公,公始不敢對,既而以實告。司農公責之曰:‘兒曹讀書,正當留意經史間,何用作此等語邪!’然其心實喜之,以為此兒他日必以文名于世?!彼羞@些都表明這首“梅詞”之不俗。
上片重在寫景。“春”字雖著筆較晚,但一句“流水泠泠”使讀者仿佛聽到了泉水悅耳的叮咚聲。水花跳躍,鳴奏出一曲歡快的樂章,雖是冬季卻毫無冰凍、冷澀之感,原來春意已悄然滲透,潛滋暗長。接著作者由水聲過渡到梅花,漸入佳境。梅是春的使者,含香吐蕊,帶來春的光輝。放眼望去,斷橋邊已是梅花累累,千朵萬朵壓滿枝頭,爭奇斗艷,凌霜綻開。宋代盧梅坡有詩云“有梅無雪不精神”(《雪梅》),作者深諳此境,遂接下來便繪出“雪花飛下”的景象,梅花傲雪,雪映梅花,熠熠生輝。水、梅、雪三者聯袂,營造出一種詩意的空間,有純凈的色彩,有高潔的神韻,有縹緲的氣質。置身此中,仿佛徜徉于畫境,難怪作者發出“渾似江南畫”的感慨,的確此處風景婉約、恬淡,疑似江南。
上片展現了一幅曼妙的雪梅圖,令作者留戀駐足。梅花已帶來了春的訊息,作者突發癡想欲留住此刻,留住整個春天,“白璧青錢,欲買春無價”便是他心底的呼聲?!鞍阻怠蹦速F重玉器,“青錢”為通用貨幣,兩者都是有價的,然而春天卻是“無價”的。買春留住,終不實際,難怪萬俟詠曾云:“縱岫壁千尋,榆錢萬疊,難買春留?!?《木蘭花慢》)何必要買春呢? 春自來去,無須強求,不如細細品味其中的悠悠真味來得真切。
作者做到了,他在“渾似江南畫”的斷橋邊欣賞、游覽,慢慢地將梅、雪,將整個春天都裝入心間?!皻w來也”三字大有意味,不用“去”而用“來”,表明作者不是賞梅興盡而返,而是滿載而歸,滿載著愜意與完美。歸途中有和風拂面,放眼處是平曠原野,不經意間,還瞥見“一點香隨馬”,所有這一切,都使作者的心情開闊自適。“一點香隨馬”,造句清新俊逸,易使人聯想到“春風得意馬蹄疾”(唐孟郊《登科后》)、“踏花歸去馬蹄香”(《小山畫譜·結構》)等詩句,然而“馬蹄香”是春深之境,而“一點香隨馬”卻有早春之意,而那點香源自何處呢?顯而易見,非梅莫屬。
全詞語言優美,畫面清新。作者以其才力和匠心,將雪梅描畫得恬淡、自然,意趣無窮。春天宛如一幅素雅的水墨畫,呈現在讀者面前,值得讀者細細品賞,難怪明代的卓人月評:“梅詞如此清峻,何羨坡公‘綠毛幺鳳’之作。”(《古今詞統》卷三)(張雅莉)
鏈接 北宋時期的紙幣——“交子”。早在西漢時期,政府曾于公元前119年采用“白鹿皮幣”,這可以視為中國古代紙幣最早的嘗試。唐代出現了作為異地匯兌憑證的“飛錢”,而正式流通的紙幣,則始于北宋的“交子”和“錢引”。北宋時期的四川地區,因農業、手工業都取得了很大的發展,每年絲蠶米麥將熟的季節,農產品的交易特別繁忙,需要大量的支付手段和流通手段。由于原來在四川流通的鐵錢形大體重,在交易中有諸多不便,于是就有商人在收取鐵錢時,開具一種類似存款收據的證券“楮券”,又叫做“交子”。這種“交子”可以兌現,也可以流通,這就產生了中國歷史上最早的紙幣,這在世界歷史上也是最早的,因而中國也就成為世界上紙幣流通最早的國家。
北宋“交子”由民辦到官辦。交子的出現,本是四川地區商人為了經營的方便而自行分散發行的,后來逐漸發展為十六家富商聯合發行,也由此而產生了專門發行“交子”的富商,人稱“交子戶”“交子鋪”。這種完全由民間所辦的“交子”已基本具有固定的規范和統一的票券樣式,一般用一色紙張印造,票面上除了印有圖案之外,還有鋪戶的印記、密押等。后因不能如期兌現,常引起擠兌糾紛,宋仁宗天圣元年(1023),宋王朝在益州設置“交子務”,將交子收歸官辦,禁民私造。其中主要的制度和規定有:(1)有一定的發行限額,每界為1256340貫。(2)有一定的流通期限,大抵是三年(實滿二周年)一界,界滿后持舊交子換新交子。(3)有發行準備金,即所謂本錢。大凡造一界,應備本錢36萬貫,規定可以隨時兌現,為信用貨幣性質。(4)最初票面金額用時填寫,后來改為印就固定金額。宋仁宗天圣三年(1105),改稱交子為“錢引”。
南宋時期各地名目各異的紙幣。南宋時期,越來越多的地區開始使用“錢引”(即“交子”)一類的紙幣。在各個地區,紙幣的名目各異。東南諸路流通的紙幣叫做“行在會子”,兩淮地區的叫“淮交”,兩湖地區的叫“湖會”,四川“交子”也改稱為“川引”。名稱各異,但其基本意思還都是“合券取錢”或“領錢憑證”之意。作為南宋的都城,以臨安(今浙江杭州)為中心的東南地區(即東南諸路)流通的“行在會子”是南宋時期最主要的貨幣。
金代的紙幣。受到宋朝的影響,金王朝也曾于海陵王貞元二年(1154)開始印造一種名叫“交鈔”的紙幣,后來逐漸發展為金政權疆域內流通的主要貨幣。金人紙幣最初也是分界發行,以七年為一界,但在公元1189年取消分界,交鈔無限期流通。
上一篇:《兩宋詞·趙鼎·點絳唇》翻譯|原文|賞析|評點
下一篇:《兩宋詞·趙彥端·點絳唇》翻譯|原文|賞析|評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