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驼勫?,煙濤微茫信難求。
越人語天姥,云霞明滅或可睹。
天姥連天向天橫,勢拔五岳掩赤城。
天臺四萬八千丈,對此欲倒東南傾。
我欲因之夢吳越,一夜飛渡鏡湖月。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謝公宿處今尚在,淥水蕩漾清猿啼。
腳著謝公屐,身登青云梯。
半壁見海日,空中聞天雞。
千崖萬轉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瞑。
熊咆龍吟殷崖泉,栗深林兮驚層巔。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煙。
列缺霹靂,丘巒崩摧。
洞天石扉,訇然中開。
青冥浩蕩不見底,日月照耀金銀臺。
霓為衣兮風為馬,云之君兮紛紛而來下。
虎鼓瑟兮鸞回車,仙之人兮列如麻。
忽魂悸以魄動,恍驚起而長嗟。
惟覺時之枕席,失向來之煙霞。
世間行樂亦如此,古來萬事東流水。
別君去兮何時還,且放白鹿青崖間,須行即騎訪名山。
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
這首詩在 《河岳英靈集》 中題為 《夢游天姥山別東魯諸公》,后來有的本子改題《夢游天姥吟留別》,有的本子則略題 《別東魯諸公》。東魯,即現在的山東一帶。吟留別,是把夢游的情境寫成詩,贈給留在東魯的朋友,用來作為分別的紀念。李白這首詩寫于天寶四年。我們知道,天寶三年,李白在供奉翰林的任上被唐玄宗賜金放還。政治上失意之后,李白便寄情山水,訪求仙道,以排遣心中的苦悶。離開長安后,李白曾同杜甫、高適等一道游梁宋齊魯,并在東魯暫時安下家來。這首詩就是李白將要離開東魯,準備繼續漫游吳越之前用來告別東魯的朋友的。
全詩層次十分清楚,共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寫夢游的起因;第二部分寫夢游的過程;第三部分寫夢游的感慨。
詩一開頭說:“海客談瀛洲,煙濤微茫信難求。”這兩句看似用作陪襯的閑筆,但十分肯定地表示了詩人對神仙的否定?!妒抻洝?云,瀛洲在東海中,地方四千里,上生神芝仙草,又有玉石甘泉,令人長生不死。洲上多仙家,風俗似吳人,山川如中國。詩人對“海客”所說的海上仙山瀛洲,用 “信難求”三個字明確表示不相信。這與他一生向往仙道,甚至接受道箓這樣的行為看起來似乎很矛盾,實際上李白求仙訪道,醉酒漫游,只不過是他對黑暗的社會現實所表示的憤懣和超脫而已。這就是王羲之所謂的“放浪于形骸之外” 的處世態度。這兩句作了鋪墊之后,馬上就引入正題:“越人語天姥,云霞明滅或可睹?!碧炖?,是越州的一座山名,在現在的浙江省嵊縣東面,天臺縣西北。詩人用虛實對比的手法,使詩一開始就染上神奇的色彩。
接著,就極力描寫天姥山的高大:“天姥連天向天橫,勢拔五岳掩赤城。天臺四萬八千丈,對此欲倒東南傾。”詩人說,天姥山高聳入云,仿佛和天連在一起,這是拿天姥山同天相比。接下來又拿天姥山同其他的山相比,它既超過著名的五岳高峰,又蓋過在它附近的赤城山。這當然是有意的夸張?!拔逶馈?,是大家所熟知的我國的五座名山。“赤城”,據顧野王 《輿地志》,此山在今浙江省天臺縣北,因山上赤石羅列,遙望如赤城,故名。最后,詩人又換一個角度,以天臺山為著眼點來寫:“天臺四萬八千丈,對此欲倒東南傾?!蔽挥谔炖焉綎|南方的天臺山雖然非常之高,但是在巍峨的天姥山面前,傾斜著如同拜倒在它的腳下。
以上是第一部分,極寫天姥山的雄偉高大。詩人沒有直接描寫天姥山有多么高大,而用比較、襯托和夸張的手法,把天姥山雄奇高峻的樣子描繪得淋漓盡致,無以復加,仿佛那聳立云端,時隱時現的天姥山就出現在我們的眼前,喚起了我們的幻想,跟著詩人一道去遨游那夢幻的境界。
從“我欲因之夢吳越”一句開始,詩人就進入了夢境。詩人夢見自己在月光的照耀下,一夜之間飛過鏡湖,來到了剡溪。天姥山臨近剡溪,又與天臺山相對,奇峰絕壁,佳木異卉,是越東靈秀之地。東晉詩人謝靈運曾徜徉于這一帶,并在剡溪投宿,留有 “瞑投剡中宿,明登天姥岑” 的詩句。李白是受謝靈運影響很深的一位詩人,他之所以夢游吳越、天姥,也許就是到這里尋找知己來了。因此,詩人一到剡溪,最關心的便是謝公的遺跡。他看到謝靈運投宿過的地方依然存在,那里淥水蕩漾,清猿啼叫,景色十分優雅。于是,“腳著謝公屐,身登青云梯?!痹娙舜┥袭斈曛x靈運登山穿的那種鞋子,開始登石極、上天姥了?!爸x公屐”,是指謝靈運登山用的一種特制的木屐,據《南史·謝靈運傳》: “尋山陟嶺,必造幽峻,巌障數十重,莫不備盡登躡,常著木屐,上山則去其前齒,下山去其后齒。” “青云梯”,王琦注云:“謂山嶺高峻如上入青云。”其實是沿用謝靈運“共登青云梯” 的詩句。
隨著詩人夢游的步步深入,夢境步步展開,愈來愈幻,愈變愈奇?!鞍氡谝姾H?,空中聞天雞。”詩人登上了半山腰,站在絕壁之上,看見一輪火紅的旭日從東海中涌出,又聽見天雞在空中啼叫。“天雞”,據《述異志》,東南有桃都山,上有大樹,枝相去三千里,上有天雞。日初出照此木,天雞則鳴,天下之雞皆隨之鳴。“千巖萬轉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瞑。”石徑盤旋,山路回環,詩人一路登山,為山間的奇花異草所迷戀,便靠著石頭小憩一會。忽然天色暗下來了,山間又是另一種景象:“熊咆龍吟殷巖泉,栗深林兮驚層巔。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煙?!毙茉谂叵堅谝鲊[,山谷為之震響,深林為之戰栗,峰巒為之驚動。天氣突變,天空烏云密布,水面霧氣升騰。這番奇異的景象,寫得有聲有色,令人驚駭不已。
緊接著又出現了更為奇異的景象:“列缺霹靂,丘巒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開。青冥浩蕩不見底,日月照耀金銀臺?!?“列缺”即閃電,“霹靂”即打雷。由于天氣驟變,霎時間電閃雷鳴,山崩地裂,轟隆一聲巨響,通向神仙洞府的石門豁然打開,一個奇妙的神仙世界展示在我們面前: 在一望無際,青色透明的天空里,金銀樓臺與日月交相輝映,景色壯麗,氣象非凡。接著,神仙出場了: “霓為衣兮風為馬,云之君兮紛紛而來下。虎鼓瑟兮鸞回車,仙之人兮列如麻?!痹S多仙人紛紛走出來,他們穿著彩虹做的衣裳,騎著風當馬?;⒈纳?,鸞鳳拉車,群仙列隊,迎接詩人的到來。這是多么奇特,又是多么熱烈而盛大的場面。夢境寫到這里,達到了高潮。讀著這些富于魅力的詩句,使人心馳神往,宛如置身于神仙世界。
以上這部分寫夢游,氣象萬千,變幻莫測,充滿了浪漫主義氣氛。然而,詩人一夢醒來,便從云端的神仙世界墜落到現實世界的地面。最后這部分由寫夢轉為寫實,揭示了全詩的主題。
“忽魂悸以魄動,恍驚起而長嗟。唯覺時之枕席,失向來之煙霞?!霸娙撕鋈恢g心驚夢醒,起而長嘆,眼前煙霞頓失,枕席依舊,剛剛遨游仙境只不過是一場美夢而已。所以,詩人接著說:“世間行樂亦如此,古來萬事東流水?!庇捎趬艟车钠茰?,詩人聯想到自己理想的破滅,政治的失敗,覺得人生如夢,樂盡悲來,世間萬事萬物如流水一般,轉瞬即逝。因此有人認為,游天姥是游皇宮的比喻,“太白被放以后,回首蓬萊宮殿,有若夢游,故托天姥以寄意”。
這首詩是詩人用來留別的,那么,詩人必須說明自己為什么要告別東魯的朋友而去訪游天姥山。直到詩的最后,才回到這個本題上來:“別君去兮何時還?且放白鹿青崖間,須行即騎訪名山。” “白鹿”這個意象在 《楚辭》中就已出現,“騎白鹿而容與”,古人常用騎鹿跨鶴來表示高雅閑逸的情致。詩人把白鹿放養在青崖之間,隨時可以跨上它游歷名山,這是多么瀟灑,多么自由,多么無拘無束、脫然物外的境界。有人認為這首詩反映了李白消極避世的人生觀,這是一種淺表的理解。我們必須透過這看似消極的字面,深刻理解其蘊含的積極意義。
我們知道,李白曾一度在長安受帝王優寵,有所謂“天子呼來不上船”和“力士脫靴”之類帶有夸張色彩的詩句和傳說。而實際上,李白只不過是一名宮廷詞臣,在權貴面前不免要忍受所謂“佞臣氣態間”的屈辱。這與李白素懷的宏圖大志和他的傲岸性格很不相合,所以,詩人在最后感慨道:“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薄按菝肌保堑皖^;“折腰”,是鞠躬。也許,在李白東游吳越之前,留在東魯的朋友還企圖挽留他,勸導他在政治上等待時機,重振旗鼓。李白便以上面這些話告訴東魯諸友,他要遠離現實,遍訪名山,表明自己不事權貴,以求得心靈的自由。這是全詩的主旨所在,也是詩的真義所在。
這是一首七言古詩。李白長于七古,大約是因為這種自由靈活的詩體,不象近體格律詩那樣束縛手腳,能夠充分地表現詩人豪邁奔放的思想感情。這首詩雖以七言為主,中間又雜有四言、五言、六言以至九言,句法參差,靈活多變,卻又不顯得生拼硬湊,而是渾然一體,流轉自然。隨著詩人感情的發展,詩句或長或短,節奏或急或緩。例如夢游這部分中,在山中天氣突變,熊咆龍吟和神仙出場兩處采用了帶“兮”的楚辭句法,加深了詩意的浪漫主義色調。再如在打開天門的時候,連續用了 “列缺霹靂,丘巒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開”這四個四言短語,節奏急促,聲調鏗鏘,有力地表現了天門開啟時的雄偉聲勢。還有一些散文化的句子錯雜其間,也都流暢自然,不顯絲毫雕琢。這首詩的用韻也靈活多變,有的隔句押韻,有的句句押韻,全詩換韻達十二次之多。這些都是詩人作為大手筆的創造性和獨特性所在。
這首詩在風格上繼承了楚辭的藝術傳統,是一篇浪漫主義的杰作。夢游一段,寫得光怪陸離,奇譎多變。如“飛渡鏡湖”、“海日天雞”、“熊咆龍吟”、“雷電霹靂”、“石扉洞開”、“空中樓閣”、“霓衣風馬”、“虎瑟鸞車”……這一系列藝術形象,都描繪得活靈活現,色彩繽紛,令人眼花繚亂,驚心動魄。這里有的就是直接采用楚辭中的意象,并加以創造。詩人在夢幻的世界里馳騁想象,顯示了非凡的藝術才能。
上一篇:李白《梁甫吟》原文閱讀|賞析
下一篇:李白《橫江詞六首(其一)》原文閱讀|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