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旱苦熱》原文與翻譯、賞析
王令
清風無力屠得熱①,落日著翅飛上山。人固已懼江海竭②,天豈不惜河漢干③?昆侖之高有積雪④,蓬萊之遠常遺寒⑤;不能手提天下往,何忍身去游其間!
【注釋】 ①屠: 殺。這里指減滅、消除。②固: 本來。③河漢: 天河。④昆侖: 昆侖山。⑤蓬萊: 渤海中三神山之一。
【詩大意】 清風無力將這酷暑的炎熱消除,落日又像長了翅膀一樣在山頂之上總不肯落下。人們本來就害怕江海會枯竭,老天難道就不憐惜天河會被耗干嗎?昆侖山的高處有長年的積雪,遙遠的蓬萊仙島上有久貯的寒氣。可是我不能手提著天下到那里去避暑,怎忍心獨自到那里去遨游呢!
【賞析】 北宋氣魄最大的詩人當數王令,而最能代表王令雄奇詩風的詩篇莫如這首 《暑旱苦熱》。這首詩,以宏大的氣魄、瑰奇的想象,描寫暑天的炎熱和大旱,寄寓了詩人兼濟天下的宏大抱負。
詩的開頭兩句“清風無力屠得熱,落日著翅飛上山”,便從炎熱寫起。吳牛喘月,熱氣彌漫,唯有清風可使人間涼爽,而在這暑季的炎日里,清風已無力將熱氣吹散;此時的落日卻又好似有意助紂為虐,像長出了翅膀一樣在山頂遲遲不肯落下。這里的“屠”字用得別致。清風之于熱氣,只能吹拂,而詩人偏偏借用這個富有力度、暗含狠意的“屠”字,以發泄自己對暑熱的忿恨之情。“落日著翅”想象奇特,“飛上山”則把人們因天熱而嫌太陽不肯下山的心態寫活了。接下去“人固已懼江海竭,天豈不惜河漢干”兩句寫由炎熱而引起的大旱。不從正面著筆,而從側面襯托,先寫人們的恐懼,繼之便向蒼天質問。在詩人看來,炎熱和大旱也許不久將會使江海枯竭,人們已惶惶不可終日,而主宰萬物的上蒼,難道就不憐惜天河會被耗干嗎?這質問,似發泄不平,又似感嘆無奈,恰與前面“屠”字所透出的感情一致。
以上四句,詩人將人間和天上相對,從清風寫到落日,從江海寫到天河,從人們的惶恐寫到詩人對蒼天的怨忿,以大膽夸張的筆法描繪、渲染暑天炎熱和大旱的情狀,為下面借此抒寫詩人的懷抱做好了鋪墊。
蒼天之力雖大,但畢竟有它鞭長莫及的所在。在那萬仞之高的昆侖山上,不是有長年的積雪嗎?在那遙遠的蓬萊仙島,不是有千古遺留下來的寒氣嗎?在那里,沒有酷暑,沒有炎熱,沒有干旱,有的只是清爽的涼風和消暑的寒意。這難得的清涼世界,正是詩人向往的地方。那么詩人何不去遨游一番呢? 然而,詩人于詩的末尾兩句答道: “不能手提天下往,何忍身去游其間!”表白了自己的胸襟。自己不能把天下提在手中去那清涼世界,又怎么忍心眼看著天下苦熱而獨自享受那世外的涼爽呢?
“浩歌不敢兒女聲”(《贈慎東美伯筠》)。王令作詩喜歡使用“大句”,即氣魄宏壯的語句,如: “誰能倒長江,奔瀉暫西傾” (《蘄江道中》),“長星作彗倘可假,出手為掃中原清”(《偶聞有感》),“終當力捲滄溟水,來作人間十日霖”(《龍池二首》)等。在這首《暑旱苦熱》中,詩人恨不能手提天下去腳踏昆侖之巔,去遨游蓬萊仙境,氣魄之大,更為驚人。皮日休曾稱贊李白 “五岳為辭鋒,四海作胸臆” (《七愛詩》),王令這首《暑旱苦熱》氣魄之大比李白有過之而無不及。難怪王令敢嘲笑李白說:“欲將獨立跨萬世,笑誚李白為癡兒” (《贈慎東美伯筠》)。
這首詩語氣驚人,但絕不是聲嘶力竭的喊叫,也不是空泛地河漢其詞,而是有著詩人博大胸懷的表露和充沛激情的噴涌。王令少有大志,深受儒家積極入世思想的影響,曾在詩中寫道:“須將兼濟為吾事,若只誠身亦吾羞!”(《秋日偶成》)這首《暑旱苦熱》也正是詩人這種“兼濟為吾事”宏大志向的體現。因此,這首詩不僅“骨氣老蒼”,而且“識度高遠” (劉克莊《后村詩話》),能令人“讀之則神馳八極,測之則心懷四溟” (皮日休《劉棗強碑文》)!
上一篇:《普羅米修斯》原文與翻譯、賞析
下一篇:《望岳》原文與翻譯、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