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描寫《甘肅省·嘉峪關》古詩詞賞析大全
嘉峪關,在甘肅省嘉峪山西麓,是萬里長城的西端終點,明洪武年間建。關城南為祁連山,雪峰如玉,綿亙千里;北為龍首山,與祁連山對峙,雄關高踞其間,兩側城墻橫穿戈壁,與兩山相連,形勢險要,自古為軍事要地。東西開門,均筑城樓,西面門額刻“嘉峪關” 3字,門外1里處有石碑,上刻“天下雄關”4字。西面有磚砌羅城,東、南、北三面有土筑圍墻,連接長城,城外有城,重關重城,在建筑上便于固守,又十分雄壯。現已對外開放,供人游覽。
煙籠嘉峪碧岧峣,影拂昆侖萬里遙。
暖氣常浮春不老,寒光欲散雪初消。
雨收遠岫和云濕,風度疏林帶霧飄。
最是晚來閑望處,夕陽山外鎖山腰。
[詩名] 嘉峪晴煙
[作者] 戴弁,明代人。
[注釋] ●嘉峪晴煙:肅州八景之一。嘉峪山,古時亦稱玉石山,以出玉而得名。嘉峪關依山而筑,每當雨后天晴之時,山上云霧溟濛,煙籠霧飄,遠遠望去,蒼茫神奇,至為壯觀。●影拂昆侖: 昆侖山只現出一抹淡淡的影子。●岧峣(tiao yao): 山高峻貌。●春不老:春天未盡,一派春意。●雨收二句:春雨初霽的遠山含滿水氣,如天上云朵般潤濕; 穿過稀疏林木的春風,帶起霧風任意飄游。
嘉峪關
嚴關百尺界天西,萬里征人駐馬蹄。
飛閣遙連秦樹直,潦垣斜壓隴云低。
天山巉削摩肩立,瀚海蒼茫入望迷。
誰道殽函千古險,回看只見一丸泥。
[詩名] 嘉峪關感賦
[作者] 林則徐,字少穆,一字元撫,清代侯官(今屬福建省)人,嘉慶進士,道光時,任湖廣總督,以欽差大臣身份在廣州查禁鴉片,并焚毀英商鴉片200余萬斤,英軍入侵,虎門陷落,清廷與英議和,并將則徐謫戊新疆伊犁。此詩是他謫戊伊犁,過嘉峪關時感賦。
[注釋] ●嚴關百尺:形容關城樓之高。●界天西:成為天涯西部的界限。界,動詞,成為……界限的意思。天西,也可理解為指新疆一帶。●萬里征人:指自己,正跋涉萬里,謫赴伊犁。●飛閣句:關上的樓閣遙連秦地(陜西)的樹,極言關塞控制形勢所及之遠。●潦垣句:盤曲潦繞的長城把隴地(甘肅)的云都壓在下面,極言長城的雄偉高聳。●天山:橫貫新疆的山。●入望迷:入眼望不見盡頭。●殽函: 即函谷關。崤山亦稱崤谷,在函谷關之東端,故函谷亦稱殽函。●一丸泥:有雙重意思,一是說函谷關雖稱險要,但比起嘉峪關,只是小巫見大巫; 另一層是古人稱函谷關地勢險要,易守難攻,只須 “一丸泥”就可封守函谷關。
金鎖嚴關絕塞開,旅人乘興上樓臺。
天山雪影浮空去,瀚海風聲卷地來。
攬轡平生微有志,籌邊萬里愧無才。
遙聞戍樓傳呼急,內召將軍撥馬回。
[詩名] 嘉峪關登籌邊樓時寧遠查大將軍入覲
[作者] 方正瑗,清代江南桐城人。官至潼關商道,曾任軍需官,往返于玉門關內外,輾轉萬里,籌餉10年。
[注釋] ●嚴關:指嘉峪關。●旅人: 作者自稱。●瀚海:浩瀚的戈壁沙漠。●籌邊:籌謀安邊之策。●內召句:是說朝廷召查大將軍回京述職。
太華終南翠作屏,黃沙黑水萬重經。
春風楊柳三千里,一出長城不肯青。
[詩名] 出嘉峪關
[作者] 裴景福,清光緒十二年(1886年)進士。后任廣東南海縣知縣,頗有政績,以才略著稱于世。但因得罪上司,竟被以莫須有罪名逼罰萬金,并發配新疆。這首詩就是寫西征途中出嘉峪關所見所感。
[注釋] ●太華句: 寫回顧關內景物——太華、終南兩座名山,那里生機盎然,綠樹如屏。●黃沙句: 寫嘉峪關一帶景物,黑水指沙漠地區的“弱水”。萬重經,經過萬重高山,景觀荒涼空寂。●楊柳句: 自己從廣東至此,道路雖長,畢竟有楊柳春風相隨。●一出句:瞻望前程,似楊柳枯萎,不會再有生氣了,與王之渙“春風不度玉門關”同意。總之,顧后瞻前,油然而生萬端悲慨。
雄關今在望,相率倚窗看:
三疊崇樓矗,千尋峻壁延。
北門稱鎖鑰,西城是喉咽。
百代干戈息,長留勝景觀。
[詩名] 望嘉峪關
[作者] 吳丈蜀
[注釋] ●崇樓:指嘉峪關的三層結構的城樓。
長城西起有雄關,南撫灘河北依山。
化遠雙樓高漠野,重門深閉燕難還。
[詩名] 嘉峪關
[作者] 樂時嗚
[注釋] ●化遠雙樓:指嘉峪關柔遠、光化二座城樓,東西相對。
萬里終端雄鎮天,云垂大野蒼龍盤。
絲綢古道浩歌發,明月樓頭西域寬。
[詩名] 嘉峪關
[作者] 王樹遠
上一篇:關于描寫《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古詩詞賞析大全
下一篇:關于描寫《貴州省·地下溶洞》古詩詞賞析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