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
與君離別意,同是宦游人。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
王勃(650—676)字子安,絳州龍門(今山西稷山)人,是初唐著名的文學家。王勃只活了二十幾歲,從登上仕途以后,走的一直是一條坎坷不平的道路。他自己說“時運不齊,命途多舛”,仍抱“青云之志”,不學阮籍的窮途悲哭,處于涸轍之中亦力求歡悅。王勃的詩文反映了他的生活經歷和思想品格。王勃才高自負,傲兀少合,一生位卑不遇,但他并不隨遇而安,在前路暗淡的生活中,他仍有所熱望追求,力求曠達,對人對己多能慰安。王勃的詩文帶有從六朝過渡的遺跡,但他卻不象六朝許多作品那樣一味追求形式上的排偶對句,空有詞藻而無真意,而是情真意切,文詞優美,格調清新,有獨特的風格特點。
這是王勃在宦游長安時送他的朋友杜某去蜀州上任的贈別詩。詩中充滿了離情別意。下筆從送別之地寫起,立即又與朋友所去之處聯系起來,但作意不只在于寫出地點,更要寫出氛圍,在十個字的范圍內做到這些是很困難的,可是王勃做到了。他用分別處天地廣闊,所去處風煙迷望,把情與物結合在一起,一開篇就造成了一種情調。而進一步抒寫別意的時候,用同是宦游之別來說明此別更堪悲苦,使詩情更具特色。王勃的詩文與他的為人一樣,在失望中總是不失熱望,在愁苦中又會自作解脫,他心中的苦悶即使不能忍受,也不想叫別人來承擔,所以表現出來時總是顯得有節有制,本詩的后半即可見出。前面寫離別之情非常難過,但又筆調一轉,寫出了別苦中也有欣慰:因為離情別意使人深感悵惘,不勝忍受,但是,今日各有知己存在,明日哪怕人分萬里,有知己存于內心,遠在天涯仍不離心室,故能與比鄰相似。通過“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這兩句飽含哲理的詩句,把別意堪悲沖淡了許多,可以使人恢復常情,這時,一對朋友哪管是淚眼相別,也可以說: “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王勃的這首詩是直抒胸臆,絕少外在描畫,但由于句句情真,字無虛張,所以篇章極為精煉。用五律題詩盛載這么多內容,在唐詩中是一個開創。
上一篇:溫庭筠《蘇武廟》詩意|閱讀答案
下一篇:王安石《示長安君》詩意|閱讀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