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
三日入廚下,洗手作羹湯。
未諳姑食性,先遣小姑嘗。
這首詩寫新嫁娘試作羹湯侍奉婆婆的表現,表現了新娘的孝順、靈巧和謹慎小心。詩人本無意于說理,可是按理作文,能使人從中悟出事理。
古代習俗,女子嫁后的第三天(俗稱“過三朝”),要下廚房作飯菜,奉侍公婆,既為考核新媳婦的手藝,也是培養其孝敬之心。這位新嫁娘遵俗,也是“三日入廚下”,她勤勞謹慎,作羹湯之前先“洗手”,作好之后“先遣小姑嘗”,既注意潔凈,又考慮口味。她是初來乍到,不明瞭公婆的口味,叫長期生活在這家庭中的小姑嘗一下,然后酌定咸淡。詩寫出了新娘手藝的精和用心的細。
這首詩給人以啟示:要作好一件事,必須掌握對方的“食性”,才能投合對方的好惡,獲得好的效果。如果不尊重客觀,只憑主觀辦事,不但不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而且會事與愿違。要了解對方的“食性”,除了直接接觸,從實踐中了解外,那也可從間接方面了解,“先遣小姑嘗”就不失是一個好辦法。對于涉世未深的人來說,虛心向有經驗的人討教,也是避免走彎路或碰壁的好辦、法。
詩本意于說理,因按人情事理寫人物的心理和行為,含理于事,也就使人覺得形象生動,情趣盎然,理性很強。王建很長于以事說理,這首詩堪稱代表。
上一篇:《新臺·《詩經》》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無家別·杜甫》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