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德藻《登岳陽樓》宋詩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不作蒼茫去,真成浪蕩游。
三年夜郎客,一柁洞庭秋。①
得句鷺飛處,看山天盡頭。
猶嫌未奇絕,更上岳陽樓。
【注釋】 ①柁:同舵,指船。
【譯文】 不能插翅飛向寥遠蒼茫的太空,卻違心地在湘黔來去
浪游。三年來客居在荒僻的夜郎地,今秋有幸到洞庭湖上泛一葉小舟。翩飛的白鷺激起了詩的靈感,又見青山隱現(xiàn)在天的盡頭。但我仍嫌未能飽覽奇絕的景色,于是舍舟泊岸更上岳陽樓。
(聞 濤譯)
【集評】 宋·楊萬里:“自隆興以來,以詩名者,林謙之、范致能、陸務(wù)觀、尤延之、蕭東夫,……謙之常稱重其友……東夫《飲酒》云:‘信腳到太古,又登岳陽樓。不作蒼茫去,真成浪蕩游。三年夜郎客,一柁洞庭秋。得句鷺飛處,看山天盡頭。猶嫌未奇絕,更上岳陽樓。’……絕似晚唐人。”(《誠齋詩話》)
清·陳衍:“作者手筆,直兼長吉、東野、閬仙而有之,盧仝長短句不足況,宜誠齋之一見推許也。”(《宋詩精華錄》卷三)
今·周慧珍:“蕭德藻這首與老杜同題之作,避開前人所寫的角度,不從登樓覽景上措筆,而寫登臨前的所感所游,于結(jié)句方點題登樓,可謂獨辟蹊徑了。”“感慨頗深,卻境界闊大,故無消沉之感;對仗工穩(wěn),卻自然渾成,故無板滯之嫌,是這首詩另一突出之處。”(《宋詩鑒賞辭典》第893頁)
今·金性堯:“首句寫洞庭秋色使他留戀,次句自我解嘲。頷頸兩聯(lián)如湖水順流而下,全不吃力,卻極見句煉神清。末句才離舟上樓。”(《宋詩三百首》第307頁)
今·錢學(xué)增:“這首詩抒寫登岳陽樓的所見所感,暗寓身世之慨,詩末二句,自‘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翻出,頗具新意,用語造句體現(xiàn)了詩人追求的生硬新奇的特色。”(錢仲聯(lián)選《宋詩三百首》第181頁)
今·初旭:“寓深沉的感慨于闊大的境界之中,讀來雖有落寞之情,卻無消沉之感。對仗工致,自然渾成,可見作者深厚的藝術(shù)功力。”(《中國古代山水詩鑒賞辭典》第765頁)
【總案】 詩人以深沉的感慨寫出八百里洞庭的闊大氣象,詩中全無遷客騷人滿目蕭然的傷感,倒表現(xiàn)出詩人無比寬廣的胸懷和對美的孜孜不怠的追求。另外,楊萬里序《千巖摘稿》稱“蕭千巖之工致”,讀者于此詩也不難見楊氏所論極是。
上一篇:方翥《癸酉冬赴部除夜宿信州客舍》宋詩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下一篇:陳與義《登岳陽樓二首(其一)》宋詩原文|譯文|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