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鑒賞《兩宋詞·晏殊·清平樂》晏 殊
晏 殊
紅箋小字①。說盡平生意。鴻雁在云魚在水②。惆悵此情難寄。斜陽獨倚西樓。遙山恰對簾鉤。人面不知何處③,綠波依舊東流。
注釋 ①紅箋:用有紅線格的絹紙寫的信,一般指情書。唐韓偓《偶見》詩:“小疊紅箋書恨字,與奴方便寄卿卿。”②鴻雁:大型候鳥,每年秋季南遷。傳說能夠傳書。③人面:代指戀人。
秋亭嘉樹圖 【元】 倪瓚
故宮博物院藏
鑒賞 本詞為相思懷人之作,細致而凄婉地傳達出主人公對情人的深切懷念和難以寄托的惆悵情懷。
上闋重在抒情,寫作者面對音信難遞的惆悵和真情得不到寄達的痛苦。起句“紅箋小字。說盡平生意”語似平淡,實則包蘊了無數的情事和無限的情思。彩箋上寫滿了蠅頭小字,詞人平生的心意都盡情傾訴在這信箋之上。然而大雁高在云端,錦魚潛藏水底,作者無法驅遣它們去傳書遞簡,向情人表達自己的情意,因此悵惘不已。古代有“雁足傳書”和“魚傳尺素”的傳說。據《漢書·蘇武傳》載,蘇武出使匈奴被扣,后來漢與匈奴和親,向單于要回蘇武,單于言蘇武已死,漢使者對單于說:“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書,言武等在某澤中。”單于只好承認蘇武還活著,并將他送回漢朝。后來就以“雁足傳書”稱傳遞書信。古時傳書,刻木為鯉魚狀,兩片,中空,以藏書信。漢樂府《飲馬長城窟行》云:“客從遠方來,遺我雙鯉魚。呼兒烹鯉魚,中有尺素書。”后來詩文中以鴻雁和魚作為書信的傳達者。晏殊詞素以“翻用成語見長”(清李調元《雨村詞話》),這種平常的表現手法經他用來,往往能疊彩出新,增加許多風致。因此,俞陛云稱其:“言情深密處,全在‘紅箋小字’。既魚沉雁杳,欲寄無由,剩有流水斜陽,供人愁望耳。以景中之情作結束,詞格甚高。”(《唐五代兩宋詞選釋》)
下闋由抒情過渡到寫景。表面上寫景,實則仍是表達深切的相思之情。主人公登樓獨倚,向情人遠去的方向眺望,然而唯見夕陽西下,遠山遙對。“斜陽”句點明了時間、地點和人物活動。“遙山恰對簾鉤”寫出了情人未還,簾鉤閑掛,只有遠山與自己相伴的凄苦狀況。倚樓遠眺本是為了抒憂,如今反倒平添一段愁思,主人公的孤獨寂寞也由此增加了一層。“綠波依舊東流”,如今只有景物依舊,而愛人的蹤跡依然杳不可求,唯有相思之情,隨著流水,悠悠東去而已。綠波東流在此也象征時光的無情流逝和主人公內心的幽深思念之情。“人面”兩句化用唐崔護《題都城南莊》“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之詩意,凄清哀婉,給人以余思不盡之感。此外,“遙山”“綠波”又與上闋之鴻雁、游魚相照應,顯得意象蘊藉,意境渾成。
晏殊極善于即事言情和借景寄情,他通過斜陽、遙山、人面、綠水、紅箋、簾鉤等物象,來反襯“人面不知何處”的孤寂情懷,營造出一個充滿離愁別恨的意境,將詞人心中蘊藏的情感波瀾表現得婉曲細膩、感人肺腑。全詞從思之不得到望之,又從望之不得到思之,極盡纏綿悱惻之能事。以淡景寫濃愁,愈發顯出全篇清遠空靈、含蓄深雋、韻味悠長的藝術風格。(李飛躍)
集評 唐圭璋:“此首上片抒情,下片寫景,一氣舒卷,語淺情深。‘紅箋’兩句,述思念衷曲。‘鴻雁’兩句,帳無從寄箋。下片,但寫遙山綠波,而相思相望之情,其何能已。‘人面’句,從崔護詩化出。”(《唐宋詞簡釋》)
上一篇:《兩宋詞·黃機·清平樂》翻譯|原文|賞析|評點
下一篇:《兩宋詞·王安石·清平樂》翻譯|原文|賞析|評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