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詞鑒賞·《曲游春》
禁煙湖上薄游,施中山賦詞甚佳,余因次其韻。①蓋平時游舫,至午后則盡入里湖,抵暮始出,斷橋小駐而歸。非習于游者不知也。故中山極擊節余“閑卻半湖春色”之句,謂能道人之所未云。②
禁苑東風外,揚暖絲晴絮,春思如織。③燕約鶯期,惱芳情偏在,翠深紅隙。④漠漠香塵隔。沸十里、亂弦叢笛。看畫船,盡入西泠,⑤閑卻半湖春色。柳陌,新煙凝碧。映簾底宮眉,堤上游勒。輕暝籠寒,怕梨云夢冷,杏香愁冪,歌管酬寒食。⑥奈蝶怨、良霄岑寂。正滿湖、碎月搖花,怎生去得?⑦
【注釋】 ①禁煙:古俗寒食清明節數日禁用煙火。此詞即詠清明日游西湖。施中山:施岳,字中山(又作仲山),號梅川,吳人。周密的詞友。其原唱《曲游春》題作“清明湖上”,見載于周密《絕妙好詞》卷四。②此序所記,系當日臨安風俗。周密在其風俗志《武林舊事》卷三中亦有記載:“都城自過收燈,貴游巨室,皆爭先出郊,謂之‘探春’,至禁煙為最盛。……都人士女,兩堤駢集,幾于無置足地。水面畫楫,櫛比如魚鱗,亦無行舟之路,歌吹簫鼓之聲,振動遠近.其盛可以想見。若游之次第,則先南而后北,至午則盡入西泠橋里湖,其外幾無一舸矣,弁陽老人有詞云:‘看畫船盡入西泠,閑卻半湖春色’,蓋紀實也。” ③禁苑:指西湖畔皇家園林。絲:諧音思。晴絮:指柳花,亦諧音情緒。④燕約鶯期:語意雙關,既指鶯燕相聚,也指男女私約密會。《武林舊事》卷三:“西湖天下景,朝昏晴雨,四序總宜。杭人亦無時而不游,而春游特盛焉。……至癡兒騃人,密約幽期,無不在焉。日糜金錢,靡有紀極。”應法孫《霓裳中序第一》詞:“思前事、鶯期燕約、寂寞向誰說?”張磐《綺羅香·漁浦有感》:“都負了、燕約鶯期,更閑卻、柳煙花雨。” ⑤西泠:即西泠橋,在西湖孤山下。⑥冪(mi密):覆蓋、籠罩。⑦岑寂:寂靜無聲。怎生:如何、怎能夠。
【譯文】 西湖皇家園林東風吹拂,柳絮與游絲空中飄舞,喚起游人的紛紛思緒。鶯鶯燕燕期約結群,男女雙雙結伴,多少芳情掩藏在這紅花綠葉中間。大道上車馬行人騰起帶香的塵霧,遠近十里沸騰著雜亂的琴聲笛聲。看那些畫船午后紛紛蕩入西泠橋里湖,外湖的春色突然間變得如此清閑。
湖堤道上楊柳婀娜,寒食后的炊煙裊裊依繞在碧綠樹間。映襯著門簾下女子窺視的彎眉,映襯著湖堤上男子游蕩的馬兒。悄悄降臨的黃昏攜來寒意。象是擔心梨花沉沉睡去而畏冷,擔心杏花芬芳也被裹蓋著無邊愁意,西湖入夜后仍然音樂四起,借以酬答和消遣這寒食節日。無奈只有蝴蝶仍然埋怨如此良宵太寂寞。此刻的西湖,波光蕩漾著無數碎月和落花,讓人如何舍得就此離去?
【集評】 元·陸行直:“(評‘看畫船’二句)警句。”(《詞旨》)
元·馬臻:“畫船過午入西泠,人擁孤山陌上塵。應被弁陽模寫盡,晚來閑卻半湖春。”(《霞外集·西湖春日壯游》)
清·許昂霄:“‘輕暝籠煙’以下,即《武林舊事》所謂‘花影暗而月華生,始漸散去’也。”(《詞綜偶評》)又:“前闋兩‘絲’字,后闋兩‘煙’字,犯重,似失檢點。”(《詞綜偶評》)
近代·俞陛云:“游湖之良辰樂事,以工麗之筆寫之。論字句,則‘燕約鶯期’推為字眼;論記游,則‘畫船’二句確有當日游湖之狀”(《唐五代兩宋詞選釋》)。
近代·吳梅: “碧山詠物,梅溪題情,夢窗之‘豐樂樓頭’,草窗之‘禁煙湖上’,詞翰所寄,并有微意。”(《詞學通論》)
現代·唐圭璋:“此首記游湖情景,自午至夜,次序井然。初寫湖上風光;次寫湖上花繁,與湖上笙歌之盛;再次寫湖上游舫之實況。換頭,寫堤上游人之眾。‘輕喚’三句,記晚寒人歸。‘歌管’兩句,記湖上入夜之岑寂。末以月湖空蒙境界作結。通體精煉,詞來音響交勝。”(《唐宋詞簡釋》)
【總案】 周密是位博學多藝的詞人,除了詩詞與金石書畫,他還擅長編撰野史雜著,有《齊東野語》、《武林舊事》、《癸辛雜識》等若干種。這首《曲游春》是他以風俗入詞、以詞紀風俗的代表作。不僅得到了當時人的喝采,也得到了后世讀者的交口贊譽。它那流轉如珠的語句。空靈淡蕩的情致,以及洵美且異的景境,令人讀罷久久難忘,神觀飛越。“看畫船”三句確為千古麗句,猶如國畫中之虛淡,書法中之飛白,使全詞頓具清空的效果。張炎《詞源》卷下論“意趣”云:“詞以意為主,不要蹈襲前人語意。”又論“節序”云:“(當)不獨措辭精粹,又且見時序風物之盛,人家宴樂之同。”驗之草窗此詞,無不吻合。
上一篇:姜夔《暗香》翻譯|原文|思想感情|賞析|評點
下一篇:戴復古《望江南(三首選二)》翻譯|原文|思想感情|賞析|評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