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鑒賞《兩宋詞·姜夔·長亭怨慢》姜 夔
姜 夔
予頗喜自制曲,初率意為長短句,然后協以律,故前后闋多不同。桓大司馬云①:“昔年種柳,依依漢南;今看搖落,凄愴江潭。樹猶如此,人何以堪②?”此語予深愛之。
漸吹盡、枝頭香絮。是處人家,綠深門戶。遠浦縈回③,暮帆零亂向何許。閱人多矣,誰得似、長亭樹④。樹若有情時,不會得、青青如此。日暮。望高城不見⑤,只見亂山無數。韋郎去也,怎忘得玉環分付⑥。第一是、早早歸來,怕紅萼、無人為主。算空有并刀⑦,難翦離愁千縷。
注釋 ①桓大司馬:東晉桓溫。《世說新語·言語》:“桓公北征,經金城,見前為瑯邪時種柳,皆已十圍,慨然曰:‘木猶如此,人何以堪!’攀枝執條,泫然流淚。”②“昔年種柳”六句:見于庾信《枯樹賦》,非桓溫原話,或姜夔偶有誤記。③遠浦縈回:伸向遠處的河道曲折蜿蜒。④長亭:古代旅人休息送別之處。《唐宋白孔六帖》“館驛”條:“十里一長亭,五里一短亭。”⑤“望高城”句:言船已遠去,回頭眺望高城已經看不見。唐代歐陽詹在太原與一妓女相戀,臨別時贈了一首《初發太原途中寄太原所思》詩,其中有“高城已不見,況復城中人”之句,這里即化用其意。⑥“韋郎去也”二句:《云溪友議》卷中載,唐代韋皋出游江夏,與姜使君館侍女玉簫相戀,韋要走的時候,相約少則五年多則七年,一定來娶玉簫,還留下一個玉指環作為信物。然而過了八年,韋皋未至,玉簫以為他不會再來,便絕食而死。后韋得一歌姬,相貌酷似玉簫,中指間隆起一塊肉好像一個玉環。這里化用其事。⑦并刀:并州(今山西太原一帶)產剪刀,以鋒利著稱。
青綠山水圖 【清】 高岑
故宮博物院藏
鑒賞 此乃姜夔自度曲,約作于宋光宗紹熙二年(1191),時姜夔前往合肥,不久就又離去。這首詞即表現他與合肥戀人離別后懷思想念的心情。
詞以柳起興。“柳”與“留”諧音,古人送別時常折柳相贈,表達留別之意,所以看到柳樹,常常會勾起人的思念之情,上闋描寫景物的核心就是路邊那青青的柳樹。開篇即寫了春深的景致:合肥城的巷陌中栽滿了柳樹,春風柔和,吹盡了枝頭的柳絮,這些柳樹盡情傾吐著綠色,家家門戶都掩映在一片蒼翠之中。暮春時節,正是綠肥紅瘦之際,描寫柳樹的欣欣向榮,只為了見證時光流逝的痕跡,同時寄寓了詞人一片離別的傷感。
“遠浦”二句點明了送別的地點及場景。行人即將乘船遠去,在送別的岸邊,他放眼四望,河道曲折蜿蜒地伸向遠方,河面上三三兩兩的帆船零亂地排列著,此時已是黃昏。這些船即將漂向何處? 詞人內心尋思著,也許要漂向天涯吧! 天涯不正是詞人即將遠去的地方嗎? 然而答案終是無言。
經歷過的離別已經不止一次了,人世間的分分合合也都司空見慣了,然而此時的心境為何這般沉重呢? 詞人閱盡滄桑,卻仍然無法看淡生離與死別。他不由地感嘆青春稍縱即逝,而生命卻短暫無為。“樹猶如此,人何以堪!”桓溫的話道出了歲月的殘酷,有限的生命彌散于無限時空中的痛楚銘刻在詞人心中,難以忘懷。
那長亭邊的柳樹見證了無數離人的血淚,如果它要懂得人間的感情,一定會因這些離別而肝腸寸斷,而不會像現在這樣郁郁蔥蔥。柳之無情正反襯了人之深情,離愁的深重由此表現出來。“樹若有情”兩句使人很容易想起唐代韋莊的《臺城》:“無情最是臺城柳,依舊煙籠十里堤。”
如果說上闋寫了離別前的依依惜別之意,那么下闋則寫了別后的相思之情。夕陽西下,詞人乘船離去,回望戀人居住的地方,卻發現船已離開很遠,高高的城池再也看不見了,映入眼簾的只有一重又一重錯綜的山脈。回望高城,實是懷念留在城中的戀人。“高城終不見,況復城中人”,唐歐陽詹贈妓之詩,表達的就是此時的惆悵滋味。有情而勞燕分飛,相思而終不得再見,對于隔絕有情人的這無數亂山,詞人只能化成無奈的嘆息,從胸臆中飛出。
于是,將所有的情愛系于一句誓言,對戀人傾吐出來。“怎忘得”表白的是絕不忘記的決心。唐代韋皋與玉簫的戀情以悲劇結束,玉簫最終沒有等到韋郎的愛情,然而詞人以韋皋自喻,卻堅定地表示自己不會忘記與戀人的約定。“第一是、早早歸來”,是以女子的口吻,表達對詞人的離去終究不放心,只能千叮嚀萬囑咐地要他早日歸來。“怕紅萼、無人作主”,乃是女子對自己命運的擔憂。作為社會底層的一個弱女子,她無法把握自己的命運,唯有寄希望于愛慕她的男子。這兩句道出的身世之悲、離情之苦,至情至性,至真至切。
詞以離愁難剪作結,想象奇特,表達惜別之情凄愴纏綿。陳廷焯評此詞云:“哀怨無端,無中生有,海枯石爛之情。”(《詞則·大雅集》卷三)可謂知言。
這首詞以詠柳起筆,至抒寫離情結尾,借物寄興,回環宕折。他將江西詩派生新峭拔的詩風融入詞中,形成了清新剛健的詞風,這正是姜夔詞不同于溫(庭筠)、韋(莊)、晏(殊)、歐(陽修)、小山(晏幾道)、淮海(秦觀)的獨具魅力之處。(常迎春)
集評 明·卓人月:“(‘樹若’二句)人言情,我言無情,立意壁絕。”(《古今詞統》卷一二)
鏈接 《長亭怨慢》詞牌。《長亭怨慢》也是姜夔自度之曲,雙調,九十七字,上下片各九句五仄韻,也有六仄韻的。
自制新詞韻最嬌——自度曲。詞人不依照舊有的詞調曲譜填詞,而為新詞自撰新腔,或為新腔譜寫新詞,謂之“自度曲”,宋人也稱之為“自撰腔”“自制腔”“自度腔”“自制曲”等。唐宋詞的創作往往是音樂家作曲,詞人填詞,是二者的成功合作。葉夢得《避暑錄話》卷三說:“教坊樂工每得新腔,必求(柳)永為辭,始行于世。”王灼《碧雞漫志》卷二說:“江南某氏者解音律,時時度曲,周美成與有瓜葛,每得一解,即為制詞,故周集中多新聲。”詞人兼通音樂,有時“技癢”,也直接自度新曲,填寫新詞,集作曲、填詞為一身。姜夔《角招序》云:“予每自度曲,吟洞簫,商卿輒歌而和之,極有山林縹緲之思。”(據《宋詞大辭典》)
上一篇:《兩宋詞·王沂孫·醉蓬萊》翻譯|原文|賞析|評點
下一篇:《兩宋詞·周密·長亭怨慢》翻譯|原文|賞析|評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