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鑒賞《兩宋詞·王沂孫·醉蓬萊》王沂孫
王沂孫
歸故山①
掃西風(fēng)門徑②,黃葉凋零,白云蕭散。柳換枯陰,賦歸來何晚。爽氣霏霏③,翠蛾眉嫵④,聊慰登臨眼⑤。故國如塵,故人如夢,登高還懶。數(shù)點寒英⑥,為誰零落,楚魄難招⑦,暮寒堪攬。步屟荒籬⑧,誰念幽芳遠。一室秋燈,一庭秋雨,更一聲秋雁。試引芳尊⑨,不知消得,幾多依黯⑩。
注釋 ①故山:指詞人故里會稽。②門徑:門前小路。③霏霏(fēi):云氣很盛的樣子。④翠娥眉嫵:原指美人嫵媚的蛾眉,此處形容遠山如蛾眉。⑤登臨:登山臨水。⑥寒英:耐寒之花。此處指菊花。⑦楚魄:戰(zhàn)國屈原《招魂》:“魂兮歸來! 反故居些!”⑧步屟(xiè):漫步。屟,原指鞋的木底,后指木屐。⑨引:持、拿。芳尊:酒器之美稱。⑩依黯:形容感傷別離、懷念遠人的心情。
北山古屋圖 【清】 方士庶 江蘇省美術(shù)館藏
鑒賞 同樣是回歸自己的故鄉(xiāng)家園,在陶淵明的《歸去來兮辭》中,我們看到的是一位何等快樂、何等自如的詩人形象:“舟搖搖以輕飏,風(fēng)飄飄而吹衣。”可是,為什么在王沂孫的這首《醉蓬萊·歸故山》中,我們卻讀到截然相反的心情?為什么一個人在回到自己故鄉(xiāng)的時候,還會這樣悲傷呢? 難道是時光已晚、鬢發(fā)已蒼么? 是一事無成、落魄返鄉(xiāng)么? 還是城郭盡換、親友零落,抑或有其他難以明言的隱情?
全詞以“掃”字引領(lǐng),頓生蕭瑟之感。西風(fēng)掃去門徑前的落葉,點明是晚秋時節(jié),“黃葉凋零”顯出秋季萬物衰敗之感,“白云蕭散”同樣營造出蕭條凄涼之境。潘岳在《哀永逝文》中云:“視天日兮蒼茫,面邑里兮蕭散。”意境相似。首三句的三種自然物象使整首詞作蒙上悲哀的色彩。“柳換枯陰,賦歸來何晚”,引入陶淵明典故。陶淵明曾在宅邊種植柳樹,并自號“五柳先生”,也曾賦《歸去來兮辭》來抒發(fā)棄官歸園時的欣然自得,在《歸去來兮辭》中,他坦言:“實迷途其未遠,覺今是而昨非。”而如今,王沂孫卻感嘆到:“賦歸來何晚。”在“未遠”和“何晚”的對比中,包含著強烈的暗羨和追悔。他是在追慕陶淵明處在晉宋易代的亂世中,一生拙守田園的淡泊寧靜么?詹安泰在《花外集箋注》中認(rèn)為:“元代袁桷《延祐四明志》:‘至元中,王沂孫慶元路學(xué)正。’碧山確曾一度出仕新朝……此詞‘掃西風(fēng)門徑,黃葉凋零,白云蕭散。’‘故國如塵,故人如夢,登高還懶。’則為(出仕)歸來后故國今昔之感。”此說不無道理。王沂孫在元世祖至元中,時年約五十歲時,被元代朝廷強行征召,短期出任過“慶元路學(xué)正”的官職。這首詞即是他以老病辭歸故里后所作。
或許正是有過這樣的經(jīng)歷,詞人才會產(chǎn)生如此感慨:一方面是未能及早脫身,而被迫以遺民身份出仕元朝,所以有“歸來何晚”的悔恨;另一方面是想到已經(jīng)滅亡的南宋,對于故國故人的深切懷念。“爽氣霏霏,翠蛾眉嫵”,這是以登高時所見的自然景觀來振起詞作。秋高氣爽,云氣氤氳;遠山如黛,嫵媚青翠。相比于首句的蕭瑟秋風(fēng),景色為之一換。可是如此的美景卻不能讓人開懷,“聊慰”二字點出無奈和哀愁。原來是“故國如塵,故人如夢”,原來是山川依舊卻物是人非,原來他念念不忘的,是如前塵往事的故國風(fēng)華,故人情意。“登高還懶”寫出潦倒、疲憊,寫盡人世間歷盡滄桑的旅人內(nèi)心。
“數(shù)點寒英,為誰零落?”這疑問也問得凄涼。深秋時黃葉凋零,寒英零落,假如這美好事物的消散有人欣賞、有人懂得,那么零落也是值得。可是有誰來憐惜呢? 反觀王沂孫的一生,此時的他,又何嘗不是在西風(fēng)中零落的寒英? 垂垂老矣,或許他也有虛度一生的疑惑? 這恰如屈原曾在《離騷》中發(fā)出過的嘆息:“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遲暮。”在屈原的《招魂》中,曾以“魂兮歸來! 反故居些”來召喚客死秦國的楚懷王魂魄歸來,詞中化用此典故,以“楚魄難招”寓戀君思國之情,暗指宋幼帝厓山蹈海身亡的慘狀,而“暮寒堪攬”則加重了這寒氣的凜冽。這“暮寒”是現(xiàn)實中的寒冷,還是內(nèi)心的涼意?也許兼而有之。“步屟荒籬”,告訴我們作者的行蹤從“登臨”回到了舊居門前的“荒籬”。他再一次為“寒英”提出疑問:“誰念幽芳遠?”與其說這是疑問,不如說這是一句嘆息。“一室秋燈,一庭秋雨,更一聲秋雁。”一層又一層的秋意鋪展開來,每一個個體都沉浸在孤寂中,而最深的孤寂是詞人的內(nèi)心。于是無邊的蕭瑟彌漫開來,所有的一切都將歸于寂靜、凋零。“試引芳尊”,是希望以醉消愁;然而悲傷已太濃重,比秋夜的黑暗還深,“不知消得,幾多依黯”,則是醉中也不能消解憂愁的傷感。
詞作沉郁蘊藉,以低徊婉秀寫出濃烈悲情。“柳換枯陰,賦歸來何晚。”這是以南宋遺民身份出仕元官的悔恨自責(zé)。“故國如塵,故人如夢。”這是宋亡之后飽經(jīng)滄桑的詞人疲倦的心聲。“一室秋燈,一庭秋雨,更一聲秋雁。”陸輔之《詞旨》列此句為“警句”。有限字詞,無限辛酸。(黃阿莎)
上一篇:《兩宋詞·葉夢得·醉蓬萊》翻譯|原文|賞析|評點
下一篇:《兩宋詞·姜夔·長亭怨慢》翻譯|原文|賞析|評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