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詞鑒賞·《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
登建康賞心亭①
楚天千里清秋,水隨天去秋無際。遙岑遠目②,獻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樓頭,斷鴻聲里③,江南游子。把吳鉤看了④,闌干拍遍,無人會、登臨意。
休說鱸魚堪膾⑤,盡西風(fēng)、季鷹歸未?求田問舍,怕應(yīng)羞見,劉郎才氣⑥。可惜流年,憂愁風(fēng)雨,樹猶如此⑦。倩何人、喚取紅巾翠袖,英雄淚?
【注釋】
①建康賞心亭:為秦淮河邊一名勝。《景定建康志》:“賞心亭在下水門之城上,下臨秦淮,盡觀覽之勝。丁晉公謂建。”本篇為淳熙元年(1174)稼軒二次官建康時所作。
②“遙岑”三句:遠望遙山,像美人頭上的碧玉簪、青螺發(fā)髻一樣,似都在發(fā)愁,像有無限怨恨。
③斷鴻:失群孤雁。
④吳鉤:吳地特產(chǎn)的彎形寶刀,此指劍。
⑤“休說”句:表示自己不愿放棄大業(yè),只圖個人安逸。
⑥“求田”三句:《三國志·魏書·陳登傳》載許汜向劉備抱怨說:“陳元龍(登)湖海之士,豪氣不除,”竟然自臥于上床,令許汜臥于下床。于是劉備對許汜說:“君有國士之名,今天下大亂,帝王失所,望君優(yōu)國忘家,有救世之意,而君求田問舍,言無可采,……如小人欲臥百尺樓上,臥君于地,何但上下床之間耶?”劉郎,指劉備。
⑦樹猶如此:《世說新語·言語》:“桓公(溫)北征,經(jīng)金城,見前為瑯琊時種柳已皆十圍,慨然曰:‘木猶如此,人何以堪!’攀枝執(zhí)條,泫然流淚。”
【評點】
李佳《左庵詞話》:辛稼軒詞,慷慨豪放,一時無兩,為詞家別調(diào)。集中多寓意作,如摸魚兒云:“更能消、幾番風(fēng)雨,匆匆春又歸去。惜春長怕花開早,何況落紅無數(shù)。春且佳,見說道、天涯芳草無歸路。怨春不語,算只有殷勤,畫檐蛛綱,盡日惹飛絮。長門事,準(zhǔn)擬佳期又誤,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縱買相如賦,脈脈此情誰訴。群莫舞,群不見、玉環(huán)飛燕皆塵土。閑愁最苦,休去倚危欄,斜陽正在、煙柳斷腸處。”又如:“怕上層樓,十日九風(fēng)雨。斷腸點點飛紅,都無人管,更誰勸、流鶯聲住。”又如:“一番風(fēng)雨,一番狼藉。尺素如今何處也,綠云依舊無綜跡。謾教人、羞去上層樓,平蕪碧。”又如:“把吳鉤看了,闌干拍遍,無人會,登臨意。”又如:“剩水殘山無態(tài)度,被疏梅、料理成風(fēng)月。兩三雁、也蕭瑟。”此類甚多,皆為北狩南渡而言。以是見詞不徒作,豈僅批風(fēng)詠月!
陳廷焯《詞則》:雄勃可喜,一結(jié)風(fēng)流悲壯。
譚獻《復(fù)堂詞話》:裂竹之聲,何嘗不潛氣內(nèi)轉(zhuǎn)。
王又華《古今詞論》:詞起結(jié)最難,而結(jié)尤難于起,蓋不欲轉(zhuǎn)入別調(diào)也。“倩盈盈翠袖,英雄淚。”正是一法。
梁啟超《辛稼軒先生年譜》:確是滿腹經(jīng)綸在羈旅落拓或下僚沉滯中勃郁一吐情況。
陳洵《海綃說詞》:起句破空而來,秋無際,從“水隨天去”中見;“玉簪螺髻”之“獻愁供恨”,從遠目中見;“江南游子”,從“斷腸落日”中見;純用倒卷之筆。“吳鉤看了,闌干拍遍”,仍縮入“江南游子”上;“無人會”縱開,“登臨意”收合。后片愈轉(zhuǎn)愈奇,季鷹未歸則鱸膾陡然一轉(zhuǎn),劉郎羞見則田舍陡然一轉(zhuǎn),如此則江南游子亦惟長抱此憂,以老而已;卻不說出,而以“樹猶如此”作半面語縮住。“倩何人”以下十三字,應(yīng)“無人會登臨意”作結(jié)。稼軒縱橫豪宕,而筆筆能留,字字有脈絡(luò)如此。
俞陛云《唐五代兩宋詞選釋》:前四句寫登臨所見,起筆便有浩蕩之氣。“落日”句以下,由登樓說到旅懷,而仍不說盡,僅以吳鉤獨看,略露其不平之氣。下闋寫旅懷,即使歸去奇獅卜筑,而生平未成一事,亦羞見劉郎。“流年”二句以單句旋折,彌見激昂。結(jié)句言英雄之淚,未要人憐,倘以紅巾,或可破顏一笑,極言其潦倒,仍不減其壯懷也。
上一篇:辛棄疾《水龍吟(用瓢泉韻戲陳仁和兼簡諸葛元亮)》翻譯|原文|思想感情|賞析|評點
下一篇:張炎《水龍吟(白蓮)》翻譯|原文|思想感情|賞析|評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