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詞鑒賞·《《孤雁》 張炎》
楚江空晚。悵離群萬里,恍然驚散。自顧影、卻下寒塘,正沙凈草枯,水平天遠。寫不成書,只寄得、相思一點。料因循誤了,殘氈擁雪,故人心眼。誰憐旅愁荏苒。謾長門夜悄,錦箏彈怨。想伴侶、猶宿蘆花,也曾念春前,去程應轉。暮雨相呼,怕驀地、玉關重見。未羞他、雙燕歸來,畫簾半卷。
這是張炎的名作,他也因此被人稱為“張孤雁”。
詠雁,總會用幾個與雁有關的典故,蘇武算一個。據說蘇武在匈奴十九年,受盡折磨,漢朝多次向匈奴要人,匈奴都說他已經死了,后來漢使詭稱漢武帝在上林苑射獵,在一只大雁的足上發現蘇武的信,知道他在北海牧羝,匈奴不得已,才放蘇武回去。這恐怕是與大雁有關的最著名的典故了。后來把書信稱為雁足鴻書也來自于此,因此,凡是詠雁之作,好多都會提到此事,未必都和蘇武的氣節有關。
我們先來看一看上片吧。
大雁是候鳥,是群居的鳥類,失群的孤雁是非常悲慘的,它無法南來北去,只能留在炎熱的南方或者寒冷的北方,而且充滿了危險。所以,孤雁很能引起人們的同情,也會引起失意離群之人的身世之感。“楚江空晚,悵離群萬里,恍然驚散”,就是失群的描述。“自顧影欲下寒塘,正沙凈草枯,水平天遠”,如果站在一只孤雁的立場來說,是無比凄慘的事。“寫不成書”,是說一只孤雁,既不能在天上寫成“一”字,也不能寫成“人”字。孤雁排隊不成字,但尚可傳書,即“只寄得相思一點”,不是如有的人所說的寫不成“一”和“人”,只能寫出筆畫中的一“點”。當然更沒有巧妙地表達出遺民對前朝的思念。但孤雁很難遠行,所以才說“料因循誤了,殘氈擁雪,故人心眼”,意思是恐怕不能替尚在“殘氈擁雪”的蘇武傳書,誤了他的大事了。這里似乎沒有什么對當時被虜北去還囚禁在大都的那些堅持民族氣節的愛國者的崇敬。
下片是對伴侶的懷念。“長門夜悄”不過是用了杜牧《詠雁》詩中“長門燈暗數聲來”的意思,和漢武帝的陳皇后一點關系都拉不上。“錦箏彈怨”,用錢起《孤雁》詩“二十五弦彈夜月,不勝清怨卻飛來”。錢起也不過因為箏上面的音柱斜排,被稱為“雁柱”而已。照應前一句“誰憐旅愁荏苒”,又引起下句“想伴侶猶宿蘆花”,都是在懷念甚至擔心著伴侶。
詞的最后是美好而光明的愿望。雖然現在分離了,但明年春天,“去程應轉”,恐怕突然之間,就會“玉關重見”了。“怕”字,張相《詩詞曲語匯釋》說“猶云如其也,倘也……怕驀地云云,言倘忽然重見舊時伴侶也”。結句的“羞”字,也是許多人講錯了的,這里不是羞恥羞愧,是比不過,比不上的意思。“未羞”,就是未必比不過。雖然是孤雁等候著伴侶歸來,一但相聚,未必就不如雙雙歸來的燕子。
當然,詩人寫孤雁,不會是完全沒有興寄的,他是以孤雁失群自況,國家滅亡了,自己不正像失群的孤雁一樣嗎?
上一篇:《《夜登小閣憶洛中舊游》陳與義》翻譯|原文|思想感情|賞析
下一篇:《《密州出獵》蘇軾》翻譯|原文|思想感情|賞析